<p><font size="4"> 冬日畏寒,休渔在家。闲着没事,偶又把大师、高人们有关调漂的文章</font><font size="4">拜读了一遍。有一点心得体会,不耻自己驽钝,不怕贻笑方家,写出来</font><font size="4">公诸同好,大家一起讨论。<br/>1.大师、高人们有关调漂的文章,往往是针对某一种鱼口,或者某一场</font><font size="4">比赛的鱼情,又或者是某一种他惯用的或 他老人家经销的鱼漂说的。不</font><font size="4">搞清楚背景,断章取义,肯定是看的一头雾水,无所适从。<br/>2.调高灵还是调低灵,我认为是调高灵。同一支漂,调6目与调3目差着</font><font size="4">2~3毫米宽的铅皮呢。鱼移动质量小的物体肯定相对容易。举个夸张点</font><font size="4">的例子:浮在水中的一条鱼和一艘潜水艇,都是重力等于浮力的平衡状</font><font size="4">态,你肯定拉不动潜水艇。看看现在大棚的用漂,大家都是小漂细钩,</font><font size="4">尽量降低钓组的质量,也可以从侧面证明调高灵。但是调高的灵只是说</font><font size="4">钓组相对容易移动了,和漂动抬竿就上鱼的灵不是一回事,此灵非彼灵</font><font size="4">。<br/>3.调低有调低的好处:铅皮重了抛竿容易,下底快;铅皮座向下的重力</font><font size="4">与浮漂向上的浮力对水线的拉力比调高时大,水线较直,抗风浪、水流</font><font size="4">的干扰能力强。实际上,在夏天鱼口好的时候,调高还是调低那点铅皮</font><font size="4">的质量差别,对鱼来说无所谓(高兴了连竿子都给你拉跑)。我和朋友</font><font size="4">钓鱼,使用同样的鱼漂、鱼饵(拉饵)。我调3钓3与他调5钓5,在上鱼</font><font size="4">频率和数量上几乎没有区别。但是在鱼口不好的时候,这2~3毫米宽的</font><font size="4">铅皮质量对上鱼是有影响的。<br/>4.有人说钓鱼和物理是两回事,错!地球上任何物体的运动规律都遵循</font><font size="4">物理定律。只是有的大师受知识水平限制,不能把他经验性的东西提升</font><font size="4">到理论层次。有的文章受力分析似是而非,有的文章创造出一些物理新名词。所以,我们在读这些文章时,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能盲从某大师,而轻易否定另某大师。要我说,搞物理的改行钓鱼一定事半功倍,知识水平在那儿呢,子曰:科学家会武术,流氓都挡不住。<br/>5.不少调漂文章在分析鱼饵在水底状态时,都忽略了钩重这个因素。实</font><font size="4">际上,钩重对饵在水底状态是有很大影响的。举例说:当饵重1目(饵</font><font size="4">或钩的重力等于浮漂1目体积的浮力,下同)钩重2目时,你调4钓5,上</font><font size="4">饵都不一定到底。所以,我们在垂钓中,一定要对自己的钩、饵重心里有数。调完漂后,挂单饵称下饵重,切了钩后,不妨将漂入水看看钩重。<br/>6.走出灵钝的误区。不能机械的认为调灵好或者调钝好,而是应该根据鱼口的情况决定。当鱼口好的时候,我们钓灵点(比如下饵触底,上饵悬浮),这时鱼吃饵,是拉动整个钓组的质量;当鱼口不好或口轻的时候,我们钓钝点(比如下饵落底,子线放松,上饵轻触底),这时候下钩、下饵已经退出了漂坠的平衡系统,其重量由水底承担。鱼只需要很小的力,拉动下钩饵的质量,就能吸饵入口。与吸动整个钓组的力相比,相差几十倍。这就是我们平时下钩中鱼率高,冬钓时小钩轻饵钓钝容易上鱼的道理。<br/> 总之,虽然说“七分钓饵,三分钓技”,但是,在位置、钓饵等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调漂的重要性就会凸现出来。切不可走入“插根筷子一样钓鱼”的“调漂无用论”的误区。调漂这个话题,还是值得我们长期的、细致的探讨下去的。</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7 13:42:1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