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这几年矶钓不断有新人类加入,使到这个圈子热闹非凡,笔者经常所见一个钓鱼团内都总有新人和老手,在钓鱼的经验中当然是富有多年资历的较为优胜,但是这也并不代表新生会钓得比老手差,关键是很多老手只顾他们钓鱼历程中累积下来的经验,而不顾新环境的转变,这也是笔者去年所发生的小毛病。而新朋友就因对钓鱼一片空白,很容易接触新钓法,及不受经验影响而用心去思索,使到很多时新钓友钓得比较出色。 </P>
<P>■钓棚的争论
什么是钓棚呢?钓棚就是鱼饵留在水中的位置,简单的说就是全钓组的长度,它跟鱼的泳层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要钓鱼当然要知道鱼会在何处及会留在什么深度,由于鱼有分表层洄游性、中层的及棲身在底的鱼种,又各地钓点水深并不一致,所以我们先要决定对象鱼,然后采取针对性策略。今天我们先将鱼分为水面鱼和沉底鱼两部分,即是说鱼类的泳层分有两种,然后再去考究离水面多少,及离水底多少。 </P>
<P>有很多钓了大半生鱼的人,仍然没有认识到钓棚及泳层的问题,他们只顾千篇一律把钩子挂上鱼饵,然后习惯地固定钓组的长度,投入水中便开始矶钓。可能是以前这副钓组的长度令他钓过大鱼,所以自此就不断采用。需知道就算在同一地方,海是不断地变,有风向大小、水流方向、潮水涨退及温度的差别,这种种因素都会改变了鱼的泳层。我大胆地举出实例,大家都知道鱲鱼一般的习惯是靠海底棲身,但是近年来鱼排上不是很多朋友见到鱲鱼在水面游过,甚至留在鱼排的屋下,用肉眼也可以看到。那大家应该相信鱼是会在不同的情况下走到不同的泳层啦! </P>
<P>现在我们要重复基础性的问题,就是鱼类的泳层为何会变幻莫测呢?相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温度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鱼会因不同气温下改变泳层,得寸进尺者认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当越了解鱼类,就会知道鱼也是动物,它们会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棲身地。天气太冷我们为了保温就会穿较厚的衣服,而太热时我们也会找阴凉的地方,这是身体在不同的情况下叫我们作适当的调节;而鱼的侧线,也有探测温度的功能,所以也知道那种温度才适合自己。而第二个更有建筑性的原因是我们知道鱼的一生只为了两件事,一就是要繁殖性下一代,其二就是为了找食物。在夏天水面的饵料生物特别多,所以很多小鱼都会走出水面觅食,而专门追捕小鱼的鱼类就会在夏天走到离岸不远水面来。就好像吞拿鱼等鱼类,它们在夏季很多时为了追捕小鱼,而在离岸海面8至10公尺处活动,这是拖钓卢亚和矶钓标准钓棚了。我们也因此而得知夏天钓水面鱼的钓棚了。而在冬季,因为水面没有小生物作小鱼的食粮,又因东北风的汹涌,令到小鱼都走到深海去,所以夏天的捕食者在这种情况下改变泳层。当中有经验的钓友都知道,其实在冬季小鱼真是不多,所以很多鱼都只选择在夏天大量进食,而冬季就如冬眠一样,只留在深海,少活动和少觅食,就这个理论,我们应该可以了解到石斑等鱼为何只会在夏天才会钓到。其实这个论点可以从养鱼排的喂食习惯去理解,很多鱼排排主只会在夏天而靓流水下才会喂鱼,而冬天喂鱼情况就很少了。这是小弟追问专业养鱼的排主才知道的,不过当中所指的就只有鱼排惯养的石斑等为主。 </P>
<P>■鱲鱼的钓棚
我们知道了鱼群在温度下变了泳层后,再加上对目标鱼的认识,那就大致可以找出钓棚的深度了。但是在不同的深度下我们的钓棚也应该有适当的调整,所以本刊常挂在口边的是首先要了解钓场的深度,尤其是走到陌生的钓场,一定要先测试水深,然后再了解温度最后才设出一副针对性的钓组出来,尤其是钓多棲身于底的鱼。例如钓鱲鱼,大家都知道黑鱲和黑沙鱲多食石边的贝类,所以钓这种鱼就要钓靠边和较底层,虽然我们矶钓有诱饵的帮助,就对于这种活动性较低的鱼,它们离开底层的时间将会很短。所以在这情况下都是把钓棚的长度设至跟水深差不多就最有利了。而且大部分的针对 鱼诱饵粉都是比重较高,鱲鱼就会自然留在水底了。
</P>
<P>但我们知道这一点后,又怎样决定钓棚深度呢?例如试过钓点的目标位有三米深,那自然钓棚设在三米处就最理想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海洋中的水是会有流动的,而流动的海水是会令到我们的钓组不能成一直线直落到底。所以在这情况下钓棚的深度又要因水流和夹铅的位置而改变长短。水急流时可以设至长过三米,水静无流水就在三米附近也可。如果您问我那不如夹重铅垂,使到鱼饵刚刚在水底,那不是更理想吗?那我就会答您,如果是这样的话鱼饵在水里就不够自然,完全失去矶钓的最大优点,不如打沉底好了。 </P>
<P>另外我们为了要鱼饵可以稳定而自然在水底漂动,就算很少很少的流水,我们也建议大家在以上的钓点打钓棚设到两米八长,因为海底有高低起伏,相等于深度的钓组较容易挂在海里礁石上。 </P>
<P>而钓白鱲和黄脚鱲就会有所不同,因为这两种鱲鱼是会在不同适当季节追捕小鱼,我们可从它们的牙齿特性中得知。所以钓会追捕小鱼的鱲种,我们就要视乎它们觅食的习惯去决定钓棚的深。您会问我们一向钓白鱲都是发现它们只在深处觅食,刚才的一番话岂不是有矛盾吗?由于香港的情况较特别,大家有否发现白鱲只会在冬季才会路经本港,所以香港钓白鱲多在近海底找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在其他地方就不同了。而且白鱲和黄脚鱲是属于较高活性的鱼,大家是可以用诱饵把它们引到离底的,不信下次试试! </P>
<P>■一年一个循环</P>
<P>今天我们知道在香港四季都有不同的鱼种可钓,这也是跟较早前提及的觅食习惯有关。在夏季海面上多小鱼,而捕食者出现,从小鱼的泳层我们知道钓追捕鱼的钓棚深度,在秋天小鱼变大了,邻近的地方多了很多大的鱼。而追捕者也因变大的鱼而追到较出的海域继续觅食,所以岸钓只能钓到中型鱼。到了冬季很多鱼种都停止进食,并且游到较暖的深海去。但同是路过鱼也在这时候游进来,由于这时候水面很少食物,所以大鱼都在海底觅食,在这时候钓棚相对也要调至靠近海底。春季路过鱼会在靠岸繁殖,所以在离岸不远的静水海底又有鱼钓,至钓棚也不需多讲了。到了新一代小鱼出生,岸边多了很多可作食物的小鱼,追捕者又会再次游近,年年如是、生生不息。 </P>
<P>在这鱼种的自然生态下,本刊唯有在不同的季节为大家介绍不同的钓法,我们强调并非单单是针对一种钓法而生,而且希望大家在不同的季节里享受到不同的钓鱼乐趣。 </P>
<P> 鱼 种 夏 天 冬 天
鲈鱼 1米 全泳层
鸡鱼 7米 50米
沙钻 2米(岸边) 40米(离岸)
吞拿鱼 1米(岸边) 60米(离岸)
赤鱲 15米 180米(离岸)
黑沙鱲 全泳层 靠底(岸边)
白鱲 全泳层 靠底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