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之少侠
注册时间2012-1-17
在线时间 小时
|
本帖最后由 大正三色 于 2014-8-16 22:26 编辑
[b]世界各地诸民族饲养非经济性鸟类的目的可以大别为二类,一是为了观赏,一是为了听鸣。大多数民族养鸟是为观赏,以听其鸣声为目的较少。西方人(欧洲人)养鸟是为了观赏,所以必选饲羽毛艳丽的种类。中国古代人养鸟是为了哪种目的,还没见过有关著述论此。但可略寻旁证。关于养鸟听音一事不见于诸家著术,但宋徽宗开创花鸟画派,专画羽毛美丽的鸟,则可证明古人饲养观赏鸟。回过来看看现在,养鸟者人数日增,这在北京实称空前。早晨不论走到何处皆见提笼者云集。他们养的什么鸟呢?原来都是鸣禽之类,都是为了听其妙音,决无一位饲养观赏鸟的人托着笼子往里凑份子。养鸟听音是老北京的传统爱好,并由北京传至其他地方。老北京的这项爱好由来已久。追其跟而溯其源,我们又找到了满族。原来老北京的这项爱好不是汉族的,而是来自满族的,是满人从关外带来的满族习俗之一。
据说有人捕得一只很好的鸟,拿来送给皇太极请他收下,皇太极说:“此鸟虽有好音,但玩物丧志”,所以据而不受。这充分证明女真人久有养鸟听其“好音”的爱好。满族自其久远先世即以渔猎为业,人们终日猎于山林,顺便捕捉鸣禽养着,听其鸣声以调剂生活,是很自然的事。因此养鸟听音是满族人传统的爱好,满人进关,将它带到北京并传至各地。自清初满人大量进关,以北京为中心,二百数十年间与汉族人密切相处,养鸟听音的爱好早已为汉族密切相处,养鸟听音的爱好早已为汉人接受,已成为老北京的一项雅玩。此项爱好进了北京经满汉各族爱好者关心,其内容大为丰富,较它原在关外满人手中时提高甚大。例如在鸟种方面增加了,南方的画眉和漠北的百灵尽入笼中:鸟笼不但改用竹制,而且加工精制了:磁制的食罐讲究得上了谱。
早年北京人没有养观赏鸟的,虎皮鹦鹉和玉鸟进京历史很短,养鸟爱好者不但不养它们,而且极反对它们。当年养鸟者多于清晨即提笼而聚于茶馆,互听诸鸟鸣声,互谈“压鸟”的经验,用内行话说“有什么”,如“有鹰”、“有猫”等等。“压”是为了训鸟“有什么”。什么叫压呢?原来老北京依满族人养鸟听鸣的传统,每天清晨即起,提笼去“遛”鸟。“遛”就是摇着笼子步行。每天走多少路,鸟已成了习惯,如走不够那个里数,鸟就不鸣。遛鸟走到一定的地方,寻找目的中的鸟在林中鸣叫,笼中的鸟听了就模仿其鸣声,日子久了笼中的鸟就“有了”那种鸣声,这就叫做“压”。那时北京京城地广人稀,有不少野生鸟类,大有可“压”的。例如压鹞鹰,就一清早带着羊肠子到近郊去,把羊肠放在空地上,引鹞鹰来。鹞鹰不是鹞子。鹞鹰是吃腐肉(动物尸体)的猛禽,鹞子则是捉食活物的。鹞鹰见有羊肠子,就在高空盘旋飞翔,同时发出特殊的鸣声。养鸟人将笼挂在一旁,笼中的鸟学习数天或更久,就学会了鹞鹰鸣声。养鸟人就说它有鹞鹰了,这就能在众人前夸示。但是养鸟人就怕自己的鸟染上“脏口”,后来偶有养观赏鸟的,大为养鸟家所不齿。如果谁敢把白玉鸟拿进茶馆,立即就会有人上前一把将笼掷于地上,一足踏碎。这说明养鸟听鸣久成传统,已成定而不移之俗。(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