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之少侠
注册时间2007-4-26
在线时间 小时
|
浅议“秋钓滩”
钓鱼谚语有“春钓滩”的说法,很有道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浅滩的水温在阳光照射下迅速升高,刚刚度过冬天的鱼儿喜欢在那里取暖。同时,因为水温升高,鱼的体温也随之升高,摄食的欲望也比在深水中要强。钓鱼人掌握了这一规律,在初春冰化到四月中旬这一段时间里(以北京地区为例),找一个水深在30~80公分之间的钓点(宜远不宜近),将钓饵悄悄地投过去,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明白这一道理后,我们也可以将它运用在仲秋,也就是本文所说的“秋钓滩”。
进入十月份以后,随着气温一天天的下降,水的温度也在逐渐的低下来。漫长的黑夜里,水表层温度下降得接近最低气温,并产生上下对流(水在4摄氏度时的比重最大),使整体水温缓慢下降,这时的水温应该是深处高,浅处低。当天亮后,气温随着太阳的升起而升高,水的表层温度也会在太阳的照射下缓慢的上升,这时水的上下对流极小,或因风浪,或因水分子的直接传递,整体水温也在逐渐升高,但变化和速度要明显低于夜间。一天内,水温变化最大的地方就是浅滩了。由于鱼是冷血动物,当天气变凉时,则喜欢在水温相对较高的地方聚集、觅食。因此,早、晚和夜间,鱼儿停留在较深的水域,这里的水温不会随着气温变化迅速下降。而当接近中午时,浅滩的水温升高,会吸引鱼儿游过来。在这个季节垂钓,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二点以后这两个时间段,当然是应该找水比较深的地方。而到上午10点到下午二点这个时间内,我们则应该把目光投向浅滩。
九十年代,我曾经有几次在秋天垂钓浅滩,都取得相比钓深要好得多的结果,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垂钓青龙头,此事距今已有十一年。
记得那天是十月十七号,我们同去的有四个人。其中一个人带了皮筏子,上里面钓草边去了;另俩个人钓的是深水(1.6~2米)。我则找了一片浅滩,用的是6.3米的长竿,齐竿线,水深80多公分,钓点距离有十米左右,水中稀稀拉拉的有几根水草。我们到钓场时不到8点,我找好钓位已经8点多了。打窝后,挂上蚯蚓,开始等鱼上钩。但一直到十点半,两个小时不见漂动。这时,其他人陆续上了一、 二条鲫鱼。我因为有以往的经验,并不灰心,相信会在中午前有鱼咬钩,坚持着没有挪地儿。果然,在11点多一点儿时,窝子里开始冒鱼津儿,紧跟着鱼漂点了一下,然后稳稳地升起来我抬竿后感觉到中鱼了,慢慢将鱼引过来,看到是一条大概有三两左右的鲫鱼。装护后,迅速挂好蚯蚓,甩钩进窝。不过五分钟,又一条二两左右的鲫鱼上钩。就这样,在二个小时的时间内,窝子里一直有鱼,陆陆续续共钓上二十六尾鲫鱼,一条最大的有半斤左右,多数是二两左右的,最小的也有一两多,总重有5 斤多。中间有鱼上钩后,因另一个钩挂草,跑了三次鱼,感觉个体都不小。
过1点后,这个窝子就不再上鱼,又打了两次诱饵也不起作用,直到收竿。三点多我们收竿,和钓友会合后,看了一下他们收获,筏钓的比我的总重量略多,但个体稍小;钓深水的两位,一个钓了5条,另一个只有2条,与钓浅滩相差很悬殊。
我的体会是,昼夜温差较大时,浅滩的水温在中午前后明显高于深水,会吸引鱼儿来此取暖,垂钓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但钓点要保证安静,尽量选择相对远些、并有水草或其它水中障碍物的钓点。当进入深秋,白天的温度也相当的低,比如最高温度在十五度(经验值)以下时,浅滩的温度不会明显高于深水,或水温升高后的时间短暂,不会吸引鱼儿,此时还是要找深处下钩。
现在已进入秋季,天气也不再那么闷热,正是秋高气爽,垂钓的黄金季节。再过些日子,天就该慢慢凉了,我忽然想起了以往秋天钓浅滩的经历,写下了这篇拙文。希望能对钓友们有所启发,也欢迎钓友发表不同看法和意见,互相交流。
[ 本帖最后由 渔友L 于 2009-9-6 20:2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