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之大侠
注册时间2003-10-13
在线时间 小时
|
[转帖]試論競技釣鯽法--程寧
試論競技釣鯽法--程寧
近兩年來隨著釣鯽活動的民展,休閒釣鯽與競技釣鯽從裝備到釣法已有明顯的區分,特別是“釣王杯,釣鯽高手賽”的勝利舉辦,把國內競技釣鯽活動逐漸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隨著這一活動的升溫,越來越多的釣手發現“台釣”并不十分适合于競技。為了找更科學更适合于比賽的釣法,很多釣友都在潛心鑽研如何才能在相同時間、水体內釣上更多的魚。
當年台灣省的釣友就是很好地總結、改進了起源于日本的釣鯽法,并且運用于日本的長腦線懸墜底釣術多次擊敗了日本國的釣鯽精英們,從而大大推進了台灣省釣鯽活動的發展,并促進了台灣省手竿釣鯽裝備的產售興旺與發達。
目前北京地區一種起源于“台釣”的競技釣鯽法已初露端倪。這種改良型釣法目前還不十分成熟,一些手法、觀點需要更准確的理論依据。全套動作,操作要領,調漂方法,釣餌使用等一系列問題有待系統歸納,使整套釣法逐步完善。不過這種釣法在競技釣鯽中已初露鋒芒。相信隨著廣大競技釣鯽愛好者的刻苦鑽研,在不遠的將來,競技釣鯽法必然會大放异彩。
下面我要試論的內容正是圍繞競技釣鯽而逐漸產生的一些想法,其中有的觀點與“台釣”的理論觀點是不同的,正確與否還有待于在實踐中檢驗。
漂的標點
一、漂的自身標點
一支用于手竿的浮漂,不論品質、形狀如何都具有自身的5處標點。(當然一支出色的浮漂,這5處標點具有更深的含義。)
1、重心點﹕浮漂有重心點是人人皆知的,可是具体到手中浮漂的重心點在何處卻是知者甚少。這并不是因為重心點難以尋找,而是人們總是忽略了它的作用而不去尋找。
一支豎直在水中的浮漂,逐漸減去配重后,浮漂會因水的浮力逐漸向上升起,當上升到某一位置時浮漂將出現傾斜的趨勢,這時漂身與水面相交的點就是浮漂的重心點。我們應該選用重心點偏上的浮漂,這種浮漂傳遞信號更准確,在水中的穩定性好,抗風力強。
2、主浮力點﹕當今用于手竿的浮漂一般都由兩段組成,一段是較粗的主浮体(從漂頭算起),一段是當做視漂的較細的副浮体。而主浮力點就在這兩種浮体的分界線上,它標志著浮漂的設計浮力中主浮体的最大浮力,同時也預示著浮漂從此點再往下沉,副浮体將產生浮力,并進入水底層反應下降過程中魚就餌信息的預警範圍。
3、全浮力點(零點)﹕浮漂入水后,其設計浮力的最大值,表現為浮漂直立水中,且漂尾端點剛好與水面平齊。我把此時這一點稱作該浮漂的全浮力點或剩余浮力零點。
4、剩余設計浮力(剩余浮力)﹕那么什么叫剩余浮力呢?我們釣魚,通常雖使浮漂露出水面一部分,以利于觀察魚就餌的情況。因此時水下部分的絕對浮力沒能達到整又浮漂的全部設計浮力,因而我稱這露出水面的一部分為浮漂的剩余設計浮力或簡稱剩余浮力。減去相同的配重,不同浮漂可能表現出不同的剩余浮力,而剩余浮力則正是体現浮漂價值的關鍵所在。
5、平衡點﹕當浮漂配置后豎直在水中靜止不動時,漂身與水面的相交點就是平衡點。平衡點的位置隨時都會因配重的變化而改變。這一平衡關系屬于牛頓第三定律中二力平衡現象,此時的重力等于浮力。
談到浮漂的自身標點就必然涉及到浮漂的“歸零點”。這個隨“台釣”而來的說法,在釣界曾引起不少的爭議,至今眾說紛紜,觀點無法統一。這種所謂浮漂“歸零點”是指﹕“浮漂順水中配重后依次等量減去配重,浮漂會等量上升,當上升至某一段位時會出現升量大于減量的現象,過此段位后又恢複等量上升。”。這種觀點聽起來就像個神話,是絕對違反科學道理的一種錯誤觀點。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我們知道“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開的液体的重量。”
浮漂能部分浸入水中豎直并處于靜止狀態,除浮漂自身的重力作用之外是水中線組的重力所致。一定的重力,必然導致浮漂的一定体積浸入水中,排開相同体積的水并產生相同的浮力。反過來說,當水中線組的重力被減少一定的量,必然導致浮漂從水中升出一定量的体積。浮漂因重力豎直漂浮的水中并處于靜止狀態時,浮漂在豎直方向上所受的重力和浮力大小相等,是一對平衡力。當水中線組的重力改變,平衡被破壞,浮漂會相應地升降,然后再靜止仍處于平衡狀態。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浮漂在水中的動與靜,是一種平衡和再平衡現象。浮漂在水中的升降是一種量的變化表現,配重的等量變化衹能導致浮漂的等量升降。而水的浮力和壓力對浮漂的升降造成的影響,衹能是隨著浮漂的升降造成的影響,衹能是隨著浮漂的升降而逐漸減小或者增大,絕不會在某水層時有突然的變化。所以可以肯定地說浮漂不存在“歸零點”。
有的釣友說他們測量過“歸零點”,浮漂在某段位時是有升量加大的現象。我想不是他的測量方法有問題,就是浮漂有問題,最大的可能就是有變化的那一目的体積,明顯小于其它目的体積。當兩目長度相同,直徑不等時它們的体積就不相等。等量減重到直徑較細的那一目時,就會出現浮漂上升超過一目的現象。
二、漂的設計標點
用于手竿的浮漂,一般在漂体上部都標有一些色段,作為視漂,俗稱漂尾、漂尖子。釣者就是通過觀察它在水中的升降來了解線組和釣餌在水中的狀態和變化﹔并感知魚就餌時的情形。如果我閃在了解了浮漂自身標點符號之后,根据浮漂的性能,在漂体上設定几處標點,就能更細微地觀察線組在水中的全部動態,發現更多的魚訊,使垂釣越發精彩誘。
一般人在垂釣時往往衹記住視漂上的兩個標點,即一個“調”點,一個“釣”點。而我認為做為一名競技愛好者,在垂釣時至少要掌握視漂上的五個標點。因為在不同的標點處魚來就餌時,漂的動作各有不同﹔而相同的動作出現在不同的標點處時,不一定是有效魚訊,見漂動就提竿,不但空竿率高,而且會常常錯過有效魚訊。
1、A點﹕浮漂入水后因鉛重站立并有几拍的停頓時間,此時漂体與水面相交點就是A點。A點也可以稱為鉛重點,鉛墜以下的重力不包括在內。但是,A點不一定是浮漂的重心點,如果鉛墜較重,浮漂會從重心點的上方立起。A點是釣者必須牢記的點,因為從A點起浮漂已進入底層降訊的預警範圍。
2、B點﹕釣者雙鉤不挂餌“調”的目數,就是浮漂的B點。B點也可以稱為監界點。按“台釣”理論講“調節器四釣二”時,四目就是B點﹔“調五釣三﹕”時,五目就是B點。這種空鉤調節器漂法叫下調法,是目前使用較為普遍的調漂法。我認為用這種調漂法確定B點是比較盲從的,并且使B點失去了監界點的意義。
我之所以稱B點為監界點,是因為B點對一名競技釣愛好者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一、在實際垂釣中從B點起,浮漂下沉才是餌的重力所致﹔也可以說B點是稱量餌重的起點。二、無論釣者想讓單餌触底,還是雙餌触底,或者是雙餌离底,都要從B點開始調整浮漂。三、在釣敏時浮漂自然上升到B點時,就證明雙餌已完全溶化,雙鉤恢複到調漂時的直立狀態。
“台釣”的下調法,如調四釣二時,因沒有稱量雙餌重量,無法證實兩目的排水量等于雙餌重。所以釣兩目時無法判定是單餌触底。如果雙餌重小于兩目排水量,浮漂會高于兩目,雙餌等于兩目排水量,雙餌可能离底或下餌触底。當雙餌重大于兩目排水量,雙餌會完全触底。同樣是釣兩目,雙餌在水下的位置卻有如此多的變化,而釣者衹能去猜測,無法確定釣餌所處的位置,很是被動。
另外,釣敏時如雙餌重大于兩目排水量,當雙餌溶化掉的重量等于兩目排水量時,浮漂會升至B點,但不能證明雙餌完全溶化。
所以要想清楚地知道雙餌在水下的位置和線組的狀態,并能根据需要來調整它們,衹有改用競技釣鯽法的上調法來調整浮漂,設定B點。
3、C點﹕(也可稱為最敏釣點)從B點說C點是雙餌重的一個標點﹔從整支浮漂來說,C點是水中線組包括餌重的全重點。當浮漂停在C點,雙餌懸浮時,B點到C點的下沉量等于雙餌重,線組處于繃直狀態,全重等于浮漂的實際浮力。這時無論來自何方的一點點外力移動釣餌,都會打破這一平衡現象,使C點以上的剩余浮力產生升降變化。
4、D點﹕在確定B點和C點之后,挂單餌測定,此時浮漂會停在B點和C點之間,這個點就是D點。也可以稱為單餌重標點。
5、E點﹕釣者設定的釣點就是E點。如按“台釣”調四釣二講,兩目就是E點。調五釣三時,三目就是E點。E點可以由釣者設定。但按競技釣鯽法的上調法確定C點后,E點無法高出C點,衹能在C點和A點之間選擇。
以上五個標點,在設定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問題﹕按“台釣”下調法確定C點時,如B點設定過低,挂餌太大,浮漂浮力又過小,會導致浮漂完全沉入水中失去C點。如果彩上調法,可以避免這一現象。
競技釣鯽法的上調法就是挂餌調漂法﹕首先根据釣者的視力和看漂習慣來設定C點(C點一般定在兩目左右)。然后挂雙餌,通過加減鉛皮在雙餌不触底前題下,使浮漂停在C點。然后去掉雙餌,浮漂小升至不動時,浮漂與水面相交的點是B點。調漂時所挂的雙餌大小盡量和實釣時挂歷的雙餌大小相同,這樣在實釣時才不會因餌重不同造成C點起變化。當然餌重絕對相同是不可能的,而C點有一些變化也無不可能的而C點有一些變化也無礙大局。一旦餌重略有變化,可以重新確認C點,B點不受影響。
我們在垂釣中為了找到一個中魚率市制標點,經常調整浮漂﹕一會兒釣敏、一會兒釣鈍,一會兒調敏,一會兒調純。但是,釣敏與釣鈍的區分點在浮漂的什么位置上呢?這個問題“台釣”理論中不曾有過明確說法,也很少有人問津。而我認為,這個被忽略的重要位置,也就是釣敏與釣鈍的中心線就在浮漂的臨界點B點上。
當把釣點E點定在B點時,是一種不敏也不鈍的釣法,這時一定是上餌輕触底,下餌臥底。而釣線因重心垂直原因,上餌與浮漂在同一垂線上。而下餌的腦線自然彎曲,兩餌分開一定距离。如兩根腦線等長,雙餌會挨在一起触底,如分開触底,腦線會形成一個倒寫的“”字。
當E點從B點向C點移動就是釣敏,上餌漸漸离底變成懸垂,當E點移到C點時就是最敏釣法。此時上餌懸垂,下餌輕触底,水線完全處于繃直狀態,魚從任何一個角度吸動釣餌,浮漂立刻會有動作。
這種最敏釣法有時會產生某些副作用﹕一是釣餌被魚吸動后并未完全過唇入口,浮漂的下頓信號即已表現,造成提竿過早。二是小魚吸餌時的阻力大。當小魚剛一吸餌,浮漂的剩余浮力會馬上牽制餌的移動,使小魚吃餌不徹底。不過這些副作用可通過相應的調整來克服。
當E點從B點向A點時就是最鈍釣法。這時線組在水中是一個“L”形,雙餌完全臥底,鉛墜下端触底,鉛墜到浮漂的水線是一垂線,懸墜底釣法此時已渡過成了傳統釣法。而這種用競技釣線組,實行傳統釣的方法,在某些時候卻是一種獲勝的法寶。
可能有人會想釣得比A點再鈍一些是否可以?如果把E點移出A點,甚至將浮漂橫臥水面時,鉛墜到浮漂的水線已無法繃直,也不在一個垂線上,魚訊很難傳到浮漂,除非魚兒吞餌后牽線帶墜游走。
也可能有人會提出,是否可以釣得比C點更敏一些?這也是不可能的,前面已分析過,C點是水中線組包括餌重的全重點。當你從C點再下調浮漂,縮短水線時,E點不會越出C點,改變的衹是把下餌触底變成了雙餌离底,甚至到半水。不過离底釣和釣浮,在某些場合是競技釣鯽中兩種十分必要的釣法。
這里捎帶提一下﹕有些初學者錯誤地認為浮漂調得高(指視漂露出水面高)就鈍,調得低就敏。調節器四釣二比調五釣三要敏,調三釣一比調四釣二更敏。從理論上講,當視漂每目体積相同,釣餌重量相等,而且釣餌均不触底時,這三種調釣法的靈敏度是相同的。無論這三種方法造成的剩余浮力有何不同,全都同樣處在二力平衡狀態。向它們施加相同的重力,必然導致它們相同的体積沉入水中。如果魚吸餌的力可以使浮漂下沉一目,那么這三種浮漂在魚吸餌時同樣下沉一目。不過這三種浮漂因視漂露出水面的目數不同,當浮漂同樣下沉一目。不過這三種浮漂因視漂露出水面的目數不數不同,當浮漂同樣下沉一目時,對釣者產生的視覺影響是不同的。調三釣一時,視漂出水一目。當這一目突然沉入水中,是一種絕對下沉,對釣者的視覺刺激比較強烈,因此提竿的動作會很果斷。而調五釣三時,視漂出水三目,同樣是下沉一目,就三目而言是下沉了三分之一電報局以是一種相對下沉動作,對釣者的視覺刺激比較緩和,造成提竿遲疑。
另外有些浮漂的視漂由下至上直徑漸漸縮小,而每目的長度,除尾目以外變化不大,造成每目的体積逐漸變小,這種浮漂調得低是比調得高要靈一些。
當掌握了這五個標點后,以C點為上限,B點為臨界點,A點為下限,可以隨心所欲地調整雙餌在水下的位置,并可以通過標點來了解線組、釣餌在水中的變化。這種競技釣鯽法的浮漂上調法,适應範圍很廣,而且融合了几種釣法的優點,是一種更為有效的進攻防守兼備的調漂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