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NT size=5>
<P>钓界多年争论不休的几大焦点之一就是:何为调灵,何为调钝,这个问题搞不清楚,学钓鱼只能是越学越糊涂,最后只能是“钓”进了八卦迷魂阵,最终被“调”趴下为止。<BR>我对调灵、调钝的观战,是以浮力原理为理论依据,在对几十种浮标进行了数百次的测试,并通过多年的垂钓初中检验,最终得出的。同某些书上的观点是有很大差异,甚至是完全不同的,读者可以通过初中来检验我的观点是否正确。<BR>一本台钓揭秘书中对何为调灵、何为调钝是这样讲的:“调整浮标超过四目,如调五目、六目等则调灵敏,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垂钓时,浮标露水目数少于二目,说明浮标受重力增加则敏感度提高,称钓灵敏;如钓一目、钓半目时浮标至露水少于四目,肯定是坠已加重,则反应迟钝。“<BR>以上观点能看出作者认为浮标的露出水面目数越多越灵,反之越钝。其理论依据是:调的目数少时比目数多时“肯定是坠已加重,则反应会迟钝。”<BR>在分析灵、钝前,首先要明确浮标的灵与钝是以浮标体现鱼讯时的位移速度和位移量来区分的:标、饵同步同量位移(不计线长的因素)为灵,浮标滞后减量位移为钝。<BR>实际影响浮标位移速度及位移量的因素有以下三个(在双饵离底的前提下):一是浮力和重力;二是水面张力;三是水对浮标及线组在瞬间移动时所形成的阻力。这如同汽车行驶中形成的风阻近似:同样是迎面角度大,受到的阻力越大;移动的速度越快,受到的阻力越大。<BR>前面讲过,无论是调四或调六,当它们立在水中不动时,都是处在二力平衡之中,此时的铅坠在水中的重量均为零。六目的铅坠和四目的铅坠,此时没有轻重之分。所以说,在等同条件下同一支浮标四目不会比六目迟钝。<BR>另外,从六目加铅皮到四目所加的重量很小,对一支优秀的钓鲫浮标来讲,可能不足1克;从铅皮的体积来讲,厚不过0.2毫米,长宽在2毫米左右,把它卷在铅坠中,坠的体积不会明显增大,水对坠移动时的阻力也不会因此而明显增加。<BR>当调四目和调六目两支浮标,被同样的力抻动时,如果四目比六目细,四目受到水面张力的影响会比六目小。<BR>所以我认为调的目数越多越灵,越少越钝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对浮力和重力的平衡关系的一种误解。<BR>单纯从调标来讲,我认为:同号同体型的浮标,调的目数越多越迟钝,调的目数越少越灵敏;示标目长、粗细相同,同号但体型不同的浮标调的相同时,细身的灵敏,粗身的迟钝;示标目长、粗细相同,同型不同号的浮标,调的相同时,号小的灵,号大的钝。<BR>一支示标上下一样粗,而且每目都是等长的浮标,除了调成平水以外,调到任何目数,灵、钝基本相同。如果因为调的目数低而造成铅坠外径明显增大,瞬间移动时,水对它的阻力也相应增大,那么这种浮标是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调的目数越少越迟钝。<BR>但厂家生产的钓鲫浮标,一是出于迎合人的审美观,二是为了示标能在快速提竿时不被水的阻力折断,一般都做成下粗上细。所以即使目长相同,体积也不同。<BR>用两支完全相同的浮标,一支调成六目,一支调成两目。如果它们目长相同,粗细不同(六目比两目粗),那六目的体积肯定比两目大,入水后产生的浮力要比两目大,要克服这个浮力的重力相应要大。通过测试证明,把一块能使两目浮标下沉到一目的铅皮,加到六目浮标上,它下沉到不到五目。我们假设,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鱼用相同的力来吸饵,调成两目的那支浮标,下顿的速度和下顿量,肯定比调成六目的那支浮标又快又大。<BR>另外鱼吸饵抻动浮标,标在下顿过程中,不但要克服浮力的向上托力,还要克服水对它瞬间下顿所造成的阻力,以及水面张力对示标的挤压力。我们已了解,示标与水面接触的面积越大受到张力的影响就越大,而六目比两目粗,所以受张力的影响就更大。<BR>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示标下粗上细的浮标都是调的目数越多、越高(接近水面的目数越粗)越迟钝,调的目数越少、越低(接近水面的目数越粗)越灵敏,调成平水最灵敏。 <BR>全方位级差调钓法<BR>浮标调有灵、钝之分,钓也有灵、钝之分。“台钓”的观点是双饵离底为钓灵,双饵到底为钓钝。<BR>竞技钓是双饵离底为钓灵;一饵卧底、一饵触底为不灵不钝;铅坠卧底为最钝。它与“台钓”有两点不同之处:一是确定了不灵不钝的临界点;二是扩大了钓钝的范围,把钝延伸到铅坠卧底,俗称钓底坠。<BR>竞技比赛中,为了能对付各种各样的滑鱼和千变万化的吃口,必须为浮标创造一个更为宽广的调钓空间,只围绕着双饵离底和双饵到底这个有限的范围来调整钓灵与钓钝是不够的。<BR>为了便于掌握,并考虑到约定俗成的原因,我们把示标尖第一目定为最低目,是最灵的一级;示标根那目定为最高目,是最钝的一级;把调几钓几定为这一级的临界点。例如调四钓四,就做为四目的不灵不钝的临界点。从调四钓四改为向高钓四目半起,就是从四目这一级的基点开始向钓灵发展,一直可以钓到双饵离底为止。如果从调四钓四改为向高钓四目半起,就是从四目这一级的基点开始向钓钝发展,一直钓到铅坠卧底为止。可以归纳成:钓目低于调目为钓灵,高于调目为钓钝。调几钓几为这一目的临界点。<BR>因为示标的目下粗上细,所以调二钓二比调三钓三灵。调三钓三比调四钓四灵,以此类推到最高目。也就是说示标有多少目就有多少个不同级别临界点,而且是从一目起越来越钝。围绕着这些不同的临界点,又能调出不同级别的灵与钝。例如,调五钓四同调四钓三或调三钓二就属于这三个级别的钓灵;调五钓六同调四钓五或调三钓四就属于这三个级别的钓钝。无论是钓灵或钓钝,低目总比高目的灵。<BR>当你理解并掌握这种调标原理之后,在使用浮标时,能既轻松又准确地知道你的浮标调在什么灵钝级,钓的是这个级的灵还是钝,并能详细地掌握灵钝的程度。在鱼情有变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修正浮标的钓目和调目,或根据情况而更换浮标。而且这种方法,十分便于钓手做比赛记录,用来做分析。当你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到一定的程度时,遇到鱼情变化,就能准确变招对付自如了。<BR>从理论上讲,一支十目的浮标,就有十个级别的临界点和十个级别的灵与钝。但不是所有的级别都好用或常用。而且,因材质、外形和做工不同,不同的浮标有不同的常用级不不常用级。并且无法硬性确定,只有通过自己在使用中去观察、发现。另外常用级少的浮标和常用级多的浮标也是各有优点和专用性,不能以常用级的多少来认定浮标的优劣。另外不同材质、不同体型的浮标,即使常用级相同,实际使用效果也不一定相同。<BR>“全方位级差调钓法”,是与其他的调钓法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那就是,它只告诉你这种调钓方法的机理,而不教条地去规定调目和钓目,一切都需要钓手用自己的浮标,根据鱼情和上面所介绍的用标原理去调钓和修正。而且,任何一种调钓法,都离不开这个原理。当你用其他任何一种方法调钓遇到问题,理不清头绪时,按“全方位级差调钓法”去定位分析,很快就能得出结论。<BR>按这种方法调标时,挂不挂饵已无关紧要。但要用调好的标去称一下饵重,这样便于你了解双饵在水下的状态,并能按照你的要求去改变它们。<BR>调、钓的起点分析<BR> “调四钓二”,是“台钓”的一个标志。在一般情况下,做为学习悬垂底钓的一种简单入门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这些年来,它为无数钓鱼人带来了更多的惊喜和欢笑,使垂钓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BR>但是,不问水情、鱼情,不论浮标粗细、大小,不分饵轻重、大小,一律以“调四钓二”不调钓的起点,是缺少理论根据的。<BR>我查阅了不少都“台钓”的书刊,除了认为孔雀羽制的浮标的“归零点”在四目左右,所以把“调四钓二”作为基本的标准这一理由之外,没发现其它说法。现已证明浮标的“归零点”在示标的顶部,那么以调四钓二为基本标准的观点就缺乏说服力了。<BR>当今,用于竞技钓鲫的浮标,少则七八目,多则十几目,它们因材质、外形、制造工艺及品质的不同,造成它们的使用性能各不相同。如比赛中盲目“调四钓二”,获胜的机会肯定要少。<BR>比赛中,在上鱼不好的情况下,一般是先从钓目上做调整。比如说当你发现“调四钓二”效果差时,肯定是先在调四钓二的基础上,上下调整,如改为“调四钓三”、“调四钓四”或“调四钓一”,总是围绕着调四做文章。当你在调四的基础上怎样修正钓目都无效时,才会开始怀疑错不在钓目,可能在调目击,也就是说,当你最终醒过梦来,认识到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调四时,恐怕一个半小时的比赛已结束了。<BR>休闲钓因时间充足,调错了目数,慢慢去找是无所谓的,兴许这还能成为一种垂钓的乐趣呢。而竞技比赛因受到时间限制,要在赛前根据鱼情事先做出正确判断,这场鱼应该用什么标、调几目,从几目起钓等等,必须心如明镜,并落实到位,而且要制定备用方案。否则,比赛中一步走错就会导致满盘皆输。<BR>所以我认为,竞技钓应该是“调无基数,钓无定目”,一切要由鱼来决定。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调四钓二”,无疑是给自己做了个套,非把自己“调死”不可。<BR>当你掌握了“全方位级差调钓法”,在参赛或平时训练时就可以根据经验直接确定起调钓起点。比如,鱼小吃口轻,可以从示标较细的目数的临界点起钓,例如调二钓二;鱼大吃口重,可以从示标较粗的目数起调钝钓灵,例如调五钓三;鱼小口滑,钓灵了常出现顿标空竿,可以上来就调灵钓钝,例如调一钓二钓三,鱼小口滑饵又轻,可以调平水钓一目。<BR>在鱼密度低的赛场比赛,可以先钓灵一点,让上饵离底,便于“抢鱼”(引鱼进窝)。在鱼密度高而且鱼口极乱的赛场比赛时,必须从开始就“压底”钓,一定要让双饵到底。并且要加大饵的黏度和比重,控制进窝鱼数,避免鱼多乱窝。<BR>以上只是举例而已,千万不要照搬。而且,在确定调钓起点之前,先要定标、定饵、定大线粗细、子线长短、钩型钩号,最后才是确定调钓而已。<BR>一名优秀的钓手对每场比赛的调钓起点,是会极为用心和在意的,绝不会在这点上犯低级错误,一旦选定了正确的调钓起点,很可能在一个半小时的比赛中无需换目,只是偶尔修正一下钓目而已。<BR>要想在赛场上能正确设定调钓起点,方法只有一个:多参加比赛,多积累经验,多总结教训。在平时练习中,虚心学习,善于观察,完全了解浮标的使用原理并专心读懂你手中的浮标,对它所表达的语言能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人、标合一” 。</P></FO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