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之少侠
注册时间2011-9-9
在线时间 小时
|
二甲基-B-丙酸噻啶诱鱼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鱼类学家从淡海水中发现了二甲基-B-丙酸噻啶化合物(DMPT).它是藻类-软体动物,磷虾-鱼类这条食物链的纽带.藻类中含量最高,达到了3-5X10-3摩尔/升.它不但对各种鱼类有极强的引诱性,还具有促生长作用和提高鱼类的耐缺氧能力.在鱼类的化学感受器中,有专门感受该化合物的神经纤维.
96年,邢乐仁先生开发了这种化合物,这是继氨基酸,甜菜碱,谷氨酰胺之后,它引入垂钓领域的第四代诱鱼剂.
这种化合物的优点是:适用鱼类广泛,聚鱼多且持续时间长,在底氧水域中表现出色,因而使许多钓友获得了垂钓的快乐和殊荣(有的获钓王称号).它的缺点是:鱼进窝慢,且在不同水温情况下,鱼对其浓度要求存在差异.
在总结了七年的实验和实践之后,这些不足之处得到了明显改善.
该化合物为白色晶体,易潮解,有海水味儿.
适应鱼类:淡水,海水中的杂食性,草食性和肉食性鱼类
一.每包含5小袋,每袋含诱鱼剂8g左右,黄绿色,有怪味(淡水之王就有这种味道)。由多种诱鱼成分组成。为保证“二甲基”的准确投入量,包装时采取了“分开投入”形式,而未与其它成分混合。使用时,要求将袋内粉末一次性溶解。以达到混合均匀和协同作用的目的。切不要用一点,倒出一点(在空气中潮解)。
二.建议可先用大瓶的矿泉水进行溶解(浓缩液)。到钓场后,用多少,倒出多少,再按比例第二次稀释。例如,倒出1/3左右的浓缩液(即33毫升),需加10倍左右的钓点水作第二次稀释。一般情况下,一公斤溶液可和一公斤钓饵。
三.载体越原始越好。所谓原始,是指当地习惯使用的粮食饵料(如麦麸,豆饼粉,玉米面等等)。
四.几位参加国家级比赛并获得好成绩的钓友反馈:为了满足鱼饵的物理性状,载体使用:“二甲基”+颗粒饲料+丸九。我们分析:(1)颗粒为鱼塘每日投放的饲料,鱼儿已对其形成条件反射;(2)我们的设计思想与丸九属同一体系。即诱鱼活性成分取材于淡,海水环境中。 五.用过多年“二甲基”的许多钓友反馈:“二甲基”是一柄“双刃剑”,又像一匹烈马。用得好,可以使你获得巨大成功,用不好也可给你撩倒。关键是掌握好浓度的比例(见说明书)。那种“越浓、越多(指品种多,大杂烩)、越招鱼”的陈旧理念是科学用饵的大忌。
注意:不能与酒、麝香等中药混用,切记!切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