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zorro 于 2013-11-12 11:05 发表
我比较关心的是北京地区黑坑鲫鱼窝子的制作。1.鲫鱼窝子是否加药?什么味型好?浓好还是淡好?
2.冬季与夏季的窝子有什么区别?冬季鲫鱼窝子加虫是如何掌握的?
3.如果五哥能提供1、2个鲫鱼窝子配方就更完美了,嘿 ...
ZORRO你好;你指的是北京地区哪个区域?你要知道不同水质要结合不同地域分辨水体水质软与硬,就拿北京来讲,南面的水质和北面的水质就不大相同,南面(大兴、房山)和北边的(门头沟,密云,平谷)相比较,结果是;北硬 南软,水质的质量适合鱼类生存全凭水体中的微生物和软硬化指标,还有酸碱程度,大家都知道,鱼塘老板养鱼全凭调水细节,看水质观察水体是一名养鱼者必须掌握的本领,这说明什么,说明水产鱼类要在一个地区和水域足足生活1-3年不等,从鱼幼苗期生长到成年期,吃的、住的都在一盆水里成长,舒适性是很重要的。所以说,南北用饵也随着水质不同从比例上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了,起码要追随鱼从幼年至成年经过的历程食用过那些粮食或大体食谱。这才叫对症下药,填充鱼对记忆中食用过的粮食作物,把最能做到的商品饵和鱼饲料接轨,让其发挥最好的作用。使鱼儿不厌食,不恐惧食物。这就是我们钓鱼人要掌握的基本要领。
1)鲫鱼窝子是否加药?什么味型好?浓好还是淡好?
答:鲫鱼窝子里必须加药!不但加的多而且味道还要浓,我常常讲;“浓引淡钓“,浓制窝子,淡饵钓鱼,上下要统一味型,也就是窝子和手食总体味型一致,手食玩的是成分与状态的结合体,窝子玩的是味型与粗糙的组合体。
(1)什么是成分与状态的结合,成分就是按照我的配饵公式来推算;基础饵+主攻饵+状态饵+添加剂=手食钓饵,成分与状态的碰撞是要根据鱼的游速来定的,水冷,鱼运动量减少,游速放缓,不爱觅食等诸多问题时可以调整钓饵的状态,如果鱼儿活跃在夏季,水温温度适宜,觅食次数多一些,游动量大,排泄次数就相对多,钓饵的状态使用量上就相对少一些,因鱼情而宜,在不同的情况下要根据线组的配置,使用浮漂的大小来对待鱼情的变化。关于钓技方面以后再讲。
(2)什么是窝子玩的是味型与粗糙的组合体,粗糙代表着商品料中颗粒大小,也就是食料中过筛的目数,比方说;窝子料类粗细成分大部分选择用5目-10目-15目-20目来配置,根据不用成分组合配置就能出成品,然后用载体调整窝料的味型,但出厂的味型远远不够我们钓鱼现场所评估的使用量大小,所以说我们还要具备不同的小药(添加剂)来调整鱼情的适口性,所谓的对症下药。这就是粗糙与味型的结合,成分与味型的结合,上下统一的结合。
2)冬季与夏季窝子有什么区别?冬季鲫鱼窝子加虫是如何掌握的?
答;冬季的窝子要看水体的温度,温度越凉窝子的味型就要相对浓一些,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水体变冷密度也就随着变紧,味型淡了穿透力就会下降,诱鱼效果就会变差,要想打开鱼的胃口一个是味型要香腻甜,一个是颜色要有吸引力,颜色的吸引力也就是“仿生学”,仿生接近于活体颜色,如;蚯蚓、红虫都是红的,那么饵料配比上也要随着放生颜色对等,鲜艳的红更能使鱼摄食次数多一些。
夏季用窝子也要考虑水温对添加剂香味的挥发分,烈日当头,窝子和饵料也会对紫外线照射和空气流通有一定的损失,很多人对我提出过这个问题,问;为什么刚刚开好的窝子和手食过了2个小时就变淡了呢,一变淡了鱼就不吃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就与我给你上面讲的那样香味剂在温度过高时它的挥发性就越高,导致了饵料整体的味型变化,再加上诱食剂里面的成份根据温度而物理变化,所以导致越钓鱼越稀少,补窝子抛频率都无济于事。
夏季用窝子也要少泡,用多少打多少,手食也是同样,开手食最好少开,够用3小时唯一标准,免得我们情绪会受损失。
鲫鱼窝子加虫那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来定,多了多打,少了少打,当然打窝子打纯虫的固然最好,但效果不一定最好,小鱼多的话咱们还真的要考虑考虑。一句话,现场决定一切。
3).如果五哥能提供1、2个鲫鱼窝子配方就更完美了,嘿
答;关于配方问题,你要学会自己配置,多来看看我在这一个月的课程讲的什么,或许你会发现明白很多道理,课程中会牵涉很对问题,包罗万象。学就要从根本上学,基础打好了,在任何场合你都不惧,都能做到如何调配饵料,钓到最多的鱼。你看这样行吗?
以后提问题最好把你们自己手里储存的剩余饵料一并报上来,我好根据你们手里剩余的饵料结合市场上的饵料给你们开出配方,也好针对不同地区区域的鱼情来对症下药。
你的问题回答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