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钓鱼网 京钓网 北京钓鱼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京北休闲练竿竞技|特菜领海渔具|海钓路亚售海鱼金色时光垂钓园--通州
百里峡拒马河野钓
美雅口腔-专业齿科老渔翁冷水/温性鱼配送MORA 瑞典手摇冰钻爱斯基摩得伟尼龙电冰钻
楼主: lxyta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这样绑钩儿?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1-9-9 23:29:16 |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1-9-9 23:39:49 | 只看该作者
看明白了,你用的钩子不是正常钩,钩柄方向不对,劝你买包进口钩子马上就明白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01:01: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物师 于 2011-9-9 23:39 发表 看明白了,你用的钩子不是正常钩,钩柄方向不对,劝你买包进口钩子马上就明白了

这位老兄,谢谢,这是一个有益的讨论。我用的是这包钩子,不知算不算进口的。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9-11 18:0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的帖子

原帖由 小物师 于 2011-9-9 23:39 发表 看明白了,你用的钩子不是正常钩,钩柄方向不对,劝你买包进口钩子马上就明白了

这位老兄,谢谢,您说的钩柄方向对的钩子可能是指这一种



我也特意绑了一个并模拟中鱼时子线受力的方向又照了PP发上,但是好象结果是一样的。






并且我还告诉您一个秘密,这个钩子和下面几个钩子都是一个盒子里的,并且是正经的国产货,是杭州鱼钩厂生产的西湖牌钩子





而且我就用这种钩子钓上过一条
13
斤的草鱼。呵呵。

[ 本帖最后由 lxytax 于 2011-9-11 18:06 编辑 ]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9-11 19:0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的帖子

原帖由 lf 于 2011-9-9 22:22 发表 你注意一下线的方向和钩尖的方向,绑外边的钩,刺鱼的时候力量是歪的,被分解为直刺和刮2种了。而绑里面的就不是,几乎全部力量用于刺鱼。所以前者容易跑鱼,后者瞬间刺牢。 上鱼时跟你这个图所示的2钩互搭,不是一样的。线通过钩垂直牵引鱼嘴,接触点不在这里。

Lf钓友,谢谢,这是一个有益的讨论。您说的“绑外边的钩,刺鱼的时候力量是歪的,被分解为直刺和刮2种了。钩儿的结构和绑钩的位置以及提竿时力的传导来看,线的施力点在钩柄,因此不论钩儿在水下是什么状态,刺鱼的时候力量都不会是歪的,倒是有一种歪嘴钩儿可能会是歪的,但好象这正是歪嘴钩儿所要的效果。至于您说的“被分解为直刺和刮2种了”我没太明白,您能否细说说。
再就是您说的“线通过钩垂直牵引鱼嘴,接触点不在这里。”我以为这接触点的问题,而是受力点的问题,因为鱼的肉体最终是要被钩儿刺穿的,所以中鱼后,虽然接触点在钩尖儿,但受力点只能在钩底,因此这与子线钩柄的哪个方向关系不大。
我试着描述了一下提竿时力的传导过程:线施力于钩柄,钩柄带动钩垂直并刺鱼,钩尖刺穿鱼的肉或骨后鱼挂于钩底,直至出水。
不知对否,请指教。

[ 本帖最后由 lxytax 于 2011-9-11 19:09 编辑 ]
16#
发表于 2011-9-11 22:10:35 |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1-9-12 13:40:30 | 只看该作者
受力图  下图为 大家有争议的绑钩方法 上边是正常的绑钩方式 这个受力图是以钩柄受力画的

楼主之所以得出左图的绑钩方法 更能避免切线是因为吧受力点 放到了钩门下方 拐弯处

你说的刺中鱼后 受力点 会从钩尖 转移到钩门底部但是我从多次的垂钓中 发现 由于大体型鲤鱼和鲫鱼 嘴唇都是偏厚的 所以受力点 不能保证在每次都在钩门底部
而且 垂钓大体型鱼时 刺中鱼后 鱼的本能反应是胡乱逃窜 此时更不能保证 钩柄扁平处不会对子线造成划伤


而且 正常 绑钩方法比 争议绑钩方法 不容易跑鱼 这个 我想就不用图示了吧 大家都肯定知道
设 鱼尾鳍为点A 鱼嘴为点B 线AB 平均把鱼分为上下两部分


如果以 钓钩 刺破鱼嘴处为支点的话 刺鱼后 子线会给 钩柄扁平处一个 下压的力 使钩柄 与线AB的夹角变小
这个夹角越小 跑鱼的几率越小 如果夹角大于90° 则会有可能跑鱼 假设正常绑钩方法的夹角为30°
由于 没有子线给 钩柄扁平处的下压力 争议绑钩方法的夹角 可能会达到35° 这小小的5° 就有可能导至跑鱼。
上面 如果有不对的地方  欢迎大家指出   一起探讨



[ 本帖最后由 上課NO覺覺 于 2011-9-12 14:43 编辑 ]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21:18:4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各位大虾钓友参与这个有益的讨论。楼上大虾钓友画的受力图我以为与实物的情况不符,但楼上大虾钓友关于夹角的论点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我结合中国海钓论坛中大虾钓友们的讨论,又模拟着拍了几个PP。进一步讨论。


我想,讨论的这个问题应该是提竿刺鱼时力的传导过程的第二步吧。也就是裹着饵的钩儿被鱼吸入后钩尖儿已接触鱼嘴壁,提竿刺鱼的瞬间,这时力已传导,钩儿的状态如图12用手模拟就没法拍PP,太难操作了,呵呵,所以我只好用橡皮筋模拟拍的)。
1


2




从图上看,子线在前的,由于子线与钩柄铲形头有一个夹角,大虾钓友们的意思大概是由于有这个夹角,这时子线对钩柄铲形头有一个杠杆式的反压(如图1,因此带动钩尖儿,能钩得深,钩得实;而子线在后的,由于子线与钩柄铲形头之间是一个反夹角,在提竿时子线与钩柄铲形头互不相干,没有这个杠杆式的反压(如图2,因此相对而言就钩得浅,钩得不实,容易跑鱼。我不知理解的对不对。


还有的钓指出,由于后者子线与钩柄铲形头之间的反夹角,形成了在力的直线上钩柄铲形头在钩尖儿前的状态,因此力被分解为直刺和刮两种力(如图2,容易刺不中鱼或跑鱼。


这些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细细的想一想其实误区还是蛮大的。


首先要注意的是与子线垂直的力的垂直线与钩柄铲形头的夹角和钩尖儿的夹角及钩尖儿刺入鱼体的状态。因为钩尖儿只要“粘”住了鱼嘴的内壁,就一定是顺着这个夹角的斜线刺入鱼体的,夹角的角度越大,钩尖儿的斜度就越大,刺入鱼体的角度也就越大,刺入鱼体的深度也就越大。因此子线在后不会出现钩得浅,钩得不实,容易跑鱼的现象。


其次就是子线在后也不会出现钓友们说的“在力的垂直线上钩柄铲形头在钩尖儿前,因此力被分解为直刺和刮两种力”的现象。因为我们前面所说的一切并不是问题的全部,其中最大的问题被忽略了,那就是我们以前的所有的模拟和分析都只是在没有用真鱼的情况下用些与鱼无关的东西模拟着分析出来的,而在实际的钓鱼活动中则鱼钩儿是被鱼用嘴吃进去的,鱼嘴的内部空间是有限的,一旦鱼嘴的内壁被钩尖儿“粘”住以后,是不会给鱼钩儿留有多大的活动空间的。
由于无法用真鱼比划,我用其他的东西模拟鱼钩在鱼嘴内的状态把两种绑钩儿法都拍了几个PP,有鱼钩刚刚在鱼嘴边的状态(如图34),有鱼钩在鱼嘴内较深处的状态(如图56),我常用的几个主流钩型如チヌ、丸せ、伊豆、伊势尼、关东、新关东我都试了,至少从目测情况看不出两种绑钩儿法有什么差别。
3


4


5


6




因此我认为,子线在后不会出现“在力的垂直线上钩柄铲形头在钩尖儿前,”的现象,当然也就不会出现“力被分解为直刺和刮两种力”的现象。


至于钓友们说的“鱼在中钩向下逃窜时钩柄和子线的位置”,据我的体会,只要主线是绷直的,通常情况下,鱼的肉或骨最终是要被钩尖儿刺穿的,所以钩尖儿刺穿鱼的肉或骨后,鱼挂于钩底,这时的受力点只能在钩底与钩尖儿连接的弯曲处如图78,不会改变。
7


8




从图上看,按照正方向绑的钩儿(图7)钩柄铲形头正好与线摩擦,而且鱼越挣扎摩擦的越大。而反方向绑的钩儿(图8)钩柄铲形头正好不与线摩擦,而且不管鱼怎样挣扎也不会碰到子线。当然如果万一碰巧遇上钩尖儿扎在鱼的硬骨上没有刺穿或者鱼采用鳄鱼翻滚的办法逃窜等极特殊的情况,哪种绑钩儿法也没用。至于钓友们说的“大体型鲤鱼和鲫鱼嘴唇都是偏厚的,所以受力点不能保证在每次都在钩门底部”,我以为这不是如何绑钩的问题,而是该换大点儿的钩了。呵呵呵呵。


综上,我归纳为,绑钩时子线在钩柄的前后哪个方向都不会对钓鱼有妨碍。而且从钩柄铲形头与线摩擦的角度来说,子线在钩柄后“利大于弊”。


以上只是本人的浅见,请大虾指教
19#
发表于 2011-9-22 09:28:01 | 只看该作者
愚见:1、线在正面,中鱼时,形成杠杆作用,鱼钩有一个旋转刺入的动作。2、线在反面,中鱼时,形不成杠杆作用,鱼钩受线的直线牵引,在鱼嘴只产生划伤表皮的作用,最终跑鱼。
20#
发表于 2011-9-22 13:13:51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联系|手机APP|发帖技巧|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7491号|北京钓鱼网 京钓网 北京钓鱼论坛 ( 京ICP备17073438号-3 微信:bjdiaoyu-com 邮箱:bjdiaoyuⓔ163.com 地址:北京海淀区万柳中路28号海联在线B1层 )

GMT+8, 2024-11-25 16:46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