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力图 下图为 大家有争议的绑钩方法 上边是正常的绑钩方式 这个受力图是以钩柄受力画的
楼主之所以得出左图的绑钩方法 更能避免切线是因为吧受力点 放到了钩门下方 拐弯处
你说的刺中鱼后 受力点 会从钩尖 转移到钩门底部但是我从多次的垂钓中 发现 由于大体型鲤鱼和鲫鱼 嘴唇都是偏厚的 所以受力点 不能保证在每次都在钩门底部
而且 垂钓大体型鱼时 刺中鱼后 鱼的本能反应是胡乱逃窜 此时更不能保证 钩柄扁平处不会对子线造成划伤
而且 正常 绑钩方法比 争议绑钩方法 不容易跑鱼 这个 我想就不用图示了吧 大家都肯定知道
设 鱼尾鳍为点A 鱼嘴为点B 线AB 平均把鱼分为上下两部分
如果以 钓钩 刺破鱼嘴处为支点的话 刺鱼后 子线会给 钩柄扁平处一个 下压的力 使钩柄 与线AB的夹角变小
这个夹角越小 跑鱼的几率越小 如果夹角大于90° 则会有可能跑鱼 假设正常绑钩方法的夹角为30°
由于 没有子线给 钩柄扁平处的下压力 争议绑钩方法的夹角 可能会达到35° 这小小的5° 就有可能导至跑鱼。
上面 如果有不对的地方 欢迎大家指出 一起探讨
[ 本帖最后由 上課NO覺覺 于 2011-9-12 14:4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