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钓鱼网 京钓网 北京钓鱼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京北休闲练竿竞技|特菜领海渔具|海钓路亚售海鱼金色时光垂钓园--通州
百里峡拒马河野钓
美雅口腔-专业齿科老渔翁冷水/温性鱼配送MORA 瑞典手摇冰钻爱斯基摩得伟尼龙电冰钻
查看: 18391|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化氏大法(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5 09:5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化氏大法 一副线组两支漂 我认为“钓不上鱼换支漂”包含两重意思,一是在洞悉鲫鱼摄食规律基础上,同一型号的鱼漂换规格;二是利用鱼漂的不同运动特征,规格相同换型号。目的一样,都是改善鱼讯,提高中鱼率。 四款战斗型鱼漂各有特点,短身漂适合钓吃口轻的鱼,但用它钓生口鱼能说不行吗? 长身短脚漂下行缓慢,只要中间没有乱鱼,钓底也有很高的中鱼率。认识鱼漂,首先要知道它在一般情况下有哪些运动特征,其次是了解个性, 针对不同鱼情而利用它的特点解决问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任何鱼漂只要调好了,都能钓鱼。休闲用5元钱一支的鱼漂,竞技用100元一支的鱼漂,基本性能是一样的,但没有竞争的钓鱼跑一条和多钓一条鱼会用许多理由去解释,心理上的懊恼和满足也是暂时的。有了竞争就有了研究,别人的鱼漂下半目就中鱼,你的鱼漂显示不出这个动作,等半天才见一个信号还是空枪, 这能赛么?钓鱼是大众化的活动,所以有满足一般需要的大众化鱼漂;钓鱼成了竞技项目,与鱼情配合的专业化鱼漂就出现了。 其实,到钓不上鱼的时候才想到换支漂,已经迟了,因为你发现漂不对,至少已失去了许多机会。要钓好鱼,先得把漂选准了。对于竞技钓手来说,选准鱼漂的前提是熟悉钓场、了解鱼情,只有在脑子中形成一个轮廓之后,才能确定用什么型号的鱼漂,规格大致是多少。 1999年5月,我在西安参加第五届“钓王杯”比赛了解到的鱼情是:临时把几个鱼塘的鱼集中在一起,其中不乏职业钓池中钓放多次的“顽鱼”和“老头鱼”。对此,我估计鱼的吃口偏轻,诱鱼过多时会出现漂尖上蹿下跳、信号混乱的局面。因此,我准备了一支稳定性好的4号长身软漂尖鱼漂,考虑到第二轮之后可能出现的鱼情变乱,信号更弱等情况,又另外准备了一支型号相同,规格1号的鱼漂。同一副线组而准备两支鱼漂,目的就是应对鱼情变化。选择鱼漂的基本原则是大鱼大漂,小鱼小漂;水深用大漂,水浅用小漂,但在鱼的个体基本统一,水深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准备大小两支鱼漂,又出于何种考虑呢?第一,钓小鱼不见得就是小漂见胜,鱼把鱼漂顶得老高,拉下去又看不见漂尖,小鱼闹空枪是因为吃口太乱,大漂的牵引力大,稳定性强,猾口鱼顶不动,拖不动,只有老老实实的一口,漂尖才显示动作。第二,2米水深,在一小时只钓20尾鱼的时候,大漂解决了到底快,规避乱鱼袭饵的问题,也把微弱的信号删去了。如果时速达到150尾,而水深只有1.5米,用小漂会因翻身慢而失去上鱼速度。鱼漂的下行速度、翻身快慢决定着选择鱼漂的另一个原则:上鱼快,用大漂;上鱼慢,用小漂。 准备两支鱼漂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调好鱼漂备用。具体就是,在同一线组上用1号漂调无饵4目,然后拔掉鱼漂,保留原铅片不动,添一块铅片后换上4号漂同样调成4目。这样,就有了一副线组两种准备。 鱼情没有超出我的估计,但复杂情况提早了。开赛5分钟,我用4号漂连续出现空枪,漂尖动作相当漂亮却钓不上鱼。中第一尾鱼时,我注意到出现感强烈的动作前漂尖先有轻微下,说明大漂把鱼咬钩的第一信号隐蔽了。于是,立即去掉大漂的铅片,换上1号漂,因为两支鱼漂长度相同,所以用不着找底就搓饵抛钩了。小漂以下2~3毫米,约1/4目的动作规律显示鱼讯,鱼就钓顺了。然而,用对了鱼漂还得梳理无效鱼讯。漂小了,在4号漂出现的大动作变得更大,但我只抓下1/4目,大动作一律放弃。 这场比赛,应该说许多人对鱼漂都有很深的研究,钓什么鱼用什么漂在认识上是不会有问题的。但出现在大漂上的漂亮动作为什么不上鱼,是值得探讨的,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1.信号为反复上升下1目,是鱼蹭线; 2.大漂的稳定性使小信号得不到充分表现; 3.在大漂上出现的下动作到了小漂上变化为大幅下而不中鱼的原因是:小漂的向上牵引力不足,把不确实的信号放大了。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钓不上鱼换支漂,在休闲钓鱼是一种变被动为主动的有效方法,但竞技钓鱼要争取主动就得选准一支漂。 化氏大法 从肩宽认识鱼漂记者的第二个问题是:顾名思义?战斗型鱼漂是专用于比赛的?在市售鱼漂的造型、漂脚和漂尖不断翻新的时候?它对大众钓鱼有什么指导意义﹖ 1997年9月,我参加莱芜第十三届全国钓鱼比赛,拿了个人手竿第5名;一个月后,在北京第三届“钓王杯”得第4名。比较这两场比赛,我发现,同一支鱼漂用于钓鲤和钓鲫的差别太大了。在莱芜,围养鲤鱼吃口重,粗身宽肩的孔雀翎鱼漂一启动就中鱼,但用它钓鲫鱼就不行了。 赛后,我在沂河和不同鱼情的池塘里用实心漂尖,肩宽7毫米、6毫米的鱼漂与空心漂尖,窄肩4毫米的鱼漂钓了一个冬天,发现养殖鲫鱼与野鲫的咬钩区别是,钓灵状态下前者吞吐反复,在宽肩鱼漂下半目,提竿都是空的,只有抬漂2目或抬漂后接着一个下才能中鱼;换空心漂尖的窄肩鱼漂,漂尖下快、幅度大的动作有时中鱼,有时不中鱼,让人捉摸不透,但把钓目上推1目情况就改善了:漂尖下降不快,绵绵的, 1目也能中鱼。可是钓鲤鱼就反了过来。按理说,鲤鱼和鲫鱼一样,也有吞吐习惯。但钓鲤鱼都是一拖一触,钓组相对迟钝,下饵躺着,上饵因子线弯曲度不同而有饵重的全部或部分重量被水底承接。在此状态下, 如果鱼吞吸或吐出下饵的动作不大,子线贴底是不会牵动铅坠的,所以漂尖下都是鱼把钩咬实了。鱼吸上饵,微曲的子线被拉直,并立即作用于铅坠,于是漂尖出现轻微下,然而鱼又将饵吐出。从理论上说,这一吐,钓饵瞬间悬离水底,鱼漂应该上升,但事实却是:宽肩漂不动,只有窄肩漂才会升起半目或1目。紧接着,鱼再将饵吸入,宽肩漂出现明显的下;窄肩漂于回落中呈幅度较大的下。 认识鱼漂从鱼情出发,是对的,但不要为鱼所累。鲤鱼吐饵宽肩漂为什么不上升? 原因是下饵牵制铅坠,造成上饵子线弯曲,使上饵重量在钓组平衡中的作用减弱, 鱼推动上饵只对子线的弯曲度产生影响而不能对铅坠产生作用。窄肩漂上升是因为空心漂尖参与钓组二力平衡,并对坠、饵产生牵引,当下饵被鱼吹起时,钓组因暂时失去一部分饵重而使漂尖的牵引力得到释放,鱼漂上升并很快为饵的重新下沉所克服。于是,把握了这个机会的鲤鱼一张口,回落的漂尖就出现较大幅度的下。 我曾试图用调整钓目的办法来修正鱼讯,但钓了几尾鱼之后,又回到原来的情况上去了。鱼漂与鱼情,到底是让后者适应前者,还是让前者迎合后者?我在这个疑团里挣扎了许久,直到1998年后才从巴尔杉木与孔雀翎鱼漂的对比中发现,把肩宽和排水量相同的鱼漂调整到同一目数,它们的上浮能力是不同的,孔雀翎鱼漂容易启动,巴尔杉鱼漂则相对呆滞,所以巴尔杉木鱼漂适合钓吃口重的生口鱼。同样调漂,巴尔杉木鱼漂不易启动是因为它的上浮能力在调漂时就被坠钩重量平衡了,如果不是鱼咬住饵而使上浮的漂尖无法回落,抬漂中鱼的机率要比孔雀翎鱼漂低许多。利用这个特点抓有效信号,就是漂尖升起时放弃,回落而略现停顿时提竿。宽肩鱼漂的另一个特点是稳定性强,这是它不易启动的又一原因,但我们可以利用它来梳理水流干扰和小杂鱼产生的乱信号。然而,宽肩漂还是被许多人称颂,只要施于钩饵的力达到一定程度,它启动了惯性就大,而能使它启动的鱼就是大鱼。所以宽肩漂适合水库湖泊钓那些见饵就吞,吃口猛而动作单一的鱼。另外,漂尖下行有明显感,容易被老人和视力差的人接受。 与宽肩漂相反,窄肩漂的特点是启动快,但其下行滑溜,惯性太大,使人分不清是大鱼还是小鱼, 而且显示不出感。它被竞技钓手接受是因为快速下的视觉感受强,反应快,在以鲫鱼为对象鱼的比赛中,由于鱼反复被钓,两轮之后吃口变轻,如果不能将漂尖动作放大,会错失许多轻微的咬钩动作,若再有风浪,1/3目,甚至半个黑格的动作就更加看不出来了。窄肩漂对大众钓鱼的启示是:利用它下幅度大的特点, 在天冷、气压低和经常有人垂钓的水域放大咬钩信号。窄肩漂都是瘦长型,翻身慢,下行也慢,所以它特别适合钓半水截口,能上能下, 咬钩信号不统一的乱层鱼和杂鱼。如果鱼情简单,鲫鱼在100克以上, 认准底钓鱼讯下有力,选择窄肩漂应该用空心漂尖的鱼漂。“化氏大法”精解(四) 我不赞成“化氏大法”的提法,山东人爱的是“烙饼加大葱”,吃得实惠。我嘴笨,在老鬼钓鱼学校当教练是只练不教,练什么? 平常招式,基本功。所以会钓鱼的学员看一眼就走了。选择鱼漂的目的是要把原来钓不上来的鱼钓上来, 同一支鱼漂,今天在这个池塘钓得挺顺,明天换一个池塘就不行了,这能怪鱼漂吗?天变鱼变,不仅有动作怪异,还有原来动作上不了鱼。 1999年西安“钓王杯”,两天8场比赛,我拿了6个1分,1个1.5分,1个3分,以总成绩10.5分获第一。但在此之前的1997年和1998年, 我两度参加在西安举行的比赛,成绩都不理想,究其原因,是西安气候对鱼情的影响太大。前两场鱼钓得挺顺,后两场鱼在哪里,摸不着边,疑惑中却又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好转。影响钓鱼的因素有二,鱼情和天气。然而,钓鱼人总是把鱼想得复杂,而把天气忽略了,如果不能把握鱼情和天气的主次关系, 钓顺和钓砸就是懵的。在西安生活了多年的刘树森告诉我:5月的西安还没有退出大陆性气候影响的边缘,大气对流在天空形成很多厚薄不均、奔跑很快的云层。当大片厚云出现,太阳光不能透过时,地面温度相对较低;如果云层稀薄,又移动很快,地面温度会迅速升高,白天的温差超过10℃在渭河流域是常事,所以见到太阳的时候,一部分鱼会上浮,钓底和钓浮要灵活运用;见不到太阳,阴和多云到阴的天气,鱼大多沉底,但会出现分块聚集现象,要主动找鱼才能钓好。 有了两次败北的教训,再得高人指点,我知道,要钓好“钓王杯”总决赛的8场鱼,在鱼漂上必须有两手准备:没太阳,以底钓为主,用稳定性较强4号鱼漂抓下,如果两饵到底较长时间没有动作,或有信号显示不出力度,则降低鱼漂规格,用1号或2号,但不能用灵敏度高的鱼漂,因为放大信号的结果会使漂讯偏向于乱,而这个鱼塘除了部分老鱼吃口谨慎,大多数鱼还是比较老实的。天晴见太阳,第一场的鱼可能还维持着水温偏低的咬钩状态,所以开始时用稳定性较强的鱼漂梳理信号,寻找和发现鱼的吃口特征。当这一类型的鱼漂不能及时和正确反应鱼讯时,不要固执,更不要用异地经验和感受来怪罪鱼情异常,要有另一手准备,即更换鱼漂,让鱼漂来适应鱼情,而不是自设瓶颈,用狭隘经验去套用鱼漂。我在钓赛中常看到一些钓手反复移动鱼漂,从钓灵到钓钝把自己折腾个没完没了。一场比赛就那么长时间,把时间耗费在鱼漂上,值吗?与其如此,多准备几支鱼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是更省力么? 对钓赛中出现的鱼情变化要分析原因,究竟是天气变化搅乱了鱼的吃口,还是人为因素造成了鱼讯变异?西安第五届“钓王杯”,赛前几天的气温大约在14~22℃,可是头天比赛成了阴转多云,气温下降4℃,鱼就沉底了。我正常钓底用长身空心漂尖的鱼漂抓小动作,钓慢鱼,一场有20~30尾鱼入护就不错了。由于水温抑制了鱼的吃口,尽管用4号鱼漂也有吃口较重的动作,但只占10%的比例,改为1号漂,小动作得到体现,上鱼率就提高了。第二天,天放晴了,气温恢复正常,我用实心漂尖的巴尔杉木2号短身漂钓半水,在气温刚回升的第5场效果还不怎么明显,但随后的第6、第7两场就占了很大便宜,得两个1分。可是,到了下午3时开始的第8场,水温下降,鱼又沉底了,短身漂就失去了优势。这一场,我恢复钓底,再用第1场的4号长身漂又得1分。天变多备几支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同型号把规格备齐,钓生口和吃口重的鱼,用大号;吃口轻,用小号。二是相同规格要功能齐备,打浮和钓半水鱼,用短身漂;钓底和信号特征明显的鱼用长身漂。另外,同是稳定性强的漂,空心和实心漂尖的选择也要从鱼情出发,鱼乱口好,用实心;但一样鱼乱,吃口时重时轻,动作变化大,就要用空心漂尖的鱼漂了。 2001年北京第七届“钓王杯”,我第1场只得5分,现场的一位记者推测我会跌出前三,提醒我注意一下其他钓手的鱼漂。我说,鱼漂不会错,现在的鱼吃口好,用实心漂尖的鱼漂是对的,如果后面几场鱼乱了、散了,我会换空心漂尖的鱼漂。到最后一场大家都钓得发怵,不知道鱼到哪里去了,我用1号长身空心漂尖鱼漂打浮,以9尾得1分,最终以24.5分获第3名。 “化氏大法”精解 有一个疑问困扰了记者多年,就是钓快鱼的浮标能不能钓慢鱼?用钓快鱼和钓小鱼的浮标钓大鱼,在浮标调整上有没有区别? 对爱好钓鱼,但没有机会参加钓鱼比赛的钓鱼大众来说,形状各异、规格多样的浮标有没有一个统一的调标公式? 调标跟着鱼情走 用与时俱进的观点看浮标,从孔雀翎、芦苇、桐木、塑料到现在用巴尔杉木,一是材质更新了,二是标尖长了,三是结构、造型变了, 所以再用调4钓2去认识它就不合时宜了。但作为契入点,调4目是浮标的锁眼,钥匙再灵,找不准锁眼还怎么认识浮标? 在池钓中,不管标身是胖是瘦,也不问标尖长短,标脚粗细,调4钓2是一个不变的定式,所有变化,包括调目的调整和钓目的修正都是从调4钓2开始。理由是,调4目得到的浮标敏感性和稳定性是其它任何目数都不能替代的。有人从7目或6目的孔雀翎浮标调4目,11目巴尔杉木浮标调5目,得出"浮标目数的1/2±0.5目"的公式。对于尚未完全掌握浮标运动规律的人来说, 这个公式的意义在于:从七星漂过渡到浮标可以少犯错误。7颗浮子的七星漂沉4颗浮3颗,或者沉3颗浮4颗,同7目标尖的浮标调4钓2得到的不就是这样一个公式么! 然而,在钓饵调动着鱼的泳层,改变着鱼的食相,非调整浮标不能把鱼钓上来的时候,13目标尖的浮标调7目钓5目与6目标尖的浮标调4钓2的差别实在太大了。 调目的设定是由鱼情决定的。乍到一地不知鱼情,不明水情,前一天的鱼怎么咬钩,与今天有何不同,缺少对比,用调4钓2作试探,是因为此时钓组处于上饵轻触底的不灵不钝状态。若抛钩后很快上鱼,信号为下扌屯有力,抬标不超过1目,说明鱼情正常,是生口鱼;如果几次三番钓不上鱼,信号微弱或抬标高而挂不住鱼,可以在上下2目范围内调整钓目,但调整的幅度不能大,只能一点一点的调,目的是掂出鱼的吃口。浮标向上调,上饵与水底的接触加深,原来被浮标的向上牵引力平衡掉的那部分饵重向水底转移,钓组趋钝;向下调,浮标的向上牵引力增强,上饵与水底的接触减弱,钓组趋灵。选择调4钓2是因为不灵不钝蕴含着趋灵趋钝的变化,有益于探知鱼情,了解水情,但并不是说调5调6就不可以。 调高目和调低目不是由标尖的长短来决定的,鱼呈平面聚集,长标尖短标尖调4目都没有问题;鱼立体聚集,两饵不到底就有鱼讯, 用长标尖调4目可以及时抓取浮标下行中出现的鱼讯。如果用1/2±0.5这个公式, 长标尖浮标的下行时间就缩短了,所以在鱼呈立体聚集时用长标尖浮标也应该调4目,可是许多人不敢,因为调5~7目在一般钓饵都可以做到,调4目一定要用比重小的饵,不然,上饵坐底调4钓2就偏钝了。其实, 在很多情况下用长标尖浮标调低目比短标尖浮标调低目的效果更好。由于短标尖都是空腔,其内贮空气能使浮标在钓组二力平衡后仍具有较强的向上牵引力,所以同样调低目,在鱼拉动短标尖浮标所花的力要比拉动长标尖多得多。在长标尖浮标出现之前, 我们对短标尖浮标在调4钓2基础上的变化主要是从钓组的灵敏与迟钝上去认识的,信号弱钓灵一点,动作大钓钝一点, 调整的是两饵与水底的关系。长标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即在钓灵和钓钝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变一下调目,看浮标在新的二力平衡下会不会出现符合我们想象的变化。同样调4钓2,变为调3和调5,是增减铅皮;改为钓3钓1是改变了水线的长度,前者调整的是浮标的配重。 钓鱼是靠标尖的动作来显示鱼讯的,一支2号浮标调4目得到的平衡与一支3号浮标调3目得到的平衡看上去一样,但两支标的铅重配置不同,对鱼就是拉动2号标要比3号标容易得多。所以, 精确设计的整套浮标都具有1目差别相当于放大一个规格, 如2号浮标调4目相当于3号浮标调3目。对于大众钓鱼和平时钓鱼只用一支浮标的人来说, 遇到水温低、鱼密度不高、吃口小和回锅鱼多而调整钓目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添铅皮调低钓目无异于多了一支浮标。对于竞技钓手来说,鱼口小不能用比重大的饵,但一时又没有雪花粉可以调整,剪铅皮提高调目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调目的调整是一个细活,特别是调高目体现不出动作的时候, 调低1目所反应的也仅仅是黑格有轻轻的一蹭。如果以为调低了调目就会有明显的大动作出现那就错了。 化氏大法”精解(七) 不久前,记者在上海观摩了一场比赛,普遍情况是调4钓2长时间没有动作,后来,改搓为拉或剪铅皮调高1目就有动作了。请问,以上变化是钓饵的重量变了,鱼容易吸入,还是调目的调整产生了积极效果?调标随钓法而变化 我没有亲临现场,只能就你讲述的现象说说我的看法:第一,调4钓2大家都没有动作,可以从三方面去理解:1.鱼密度稀,窝里没鱼;2.天气和水温变化抑制了鱼的摄食能力,窝里有鱼,但不思吃食,偶尔触一下钓饵,在标尖不表现为明显的动作;3.钓饵的比重大了,两钩搓饵使钓组呈偏钝状态,鱼的吃食动作太小,浮标反应不出来。在没法区分是哪种原因时,我们只能假设这三种情况同时存在,其对策就是:加强诱鱼,用比较轻的钓饵造成底层雾化的诱鱼区,用轻饵而不用重饵是因为只有钓饵雾化了,才能将鱼留住。有人说,雾化招小鱼。对!在无鱼咬钩的时候,发现小鱼进窝就意味着诱鱼成功。此时注意小鱼动向,如果是在钩将及到底或半水出现白鲦截饵,则鲫鱼已在附近;倘若钓上来的是罗汉等杂鱼,动作又大,鲫鱼的出现还会推迟。如果隔一时间出现半目或者得不到半目的小动作又没有进一步表现,就可能是鲫鱼。之所以动作轻微,不易发现,我的理解是钓组太钝,原因有两,一是钓饵太重,上饵重量全部被水底承接,鱼不能顺利将饵吸入;二是浮标的规格太小,不能将上饵提离水底,造成搓饵状态下的线组迟钝。改搓为拉后钓饵重量降低一半,下沉中失去一部分,到水底就只有原来重量的1/3了。所以,同样调4钓2,改搓为拉上饵离底,钓组趋向灵敏,鱼容易将饵吸入,动作就出来了。剪铅皮,由原来调4目改为调5目,浮标的向上牵引力增大,上饵与水底的接触减轻,如果饵再搓得小一点,钓组趋灵,动作就有了。 与调高目相反,竞技钓鱼采用的却是调低目。但许多人不敢调低目,因为调低目一定要轻饵,饵稍微重一点上饵就触底了。从把握鱼讯来说,调低目后的动作没有扌屯感,只有下挫半目,错过了那一口信号就没了。2000年,我在老鬼学校与几位教练掐鱼,大家都用空心标尖的2号浮标,饵也一样,但调标各有千秋。我先调了5目,再添进相当于1目的铅皮变成调4目。刚开始,大家都上鱼,不管钓3目还是钓5目,鱼的咬钩动作都是一个下扌屯。10分钟过后就像有人给鱼下了命令一样,非常好的扌屯感没有了。在下挫1~2目连续几竿拉空之后,我把调标时添进去的1目铅皮去掉,小动作不予理睬,仍然抓下扌屯,结果在一个小时的限定时间里钓了48尾大鲫鱼,赢了。 去过老鬼公司的人都知道,1号塘的小鲫鱼最难钓,不管打浮钓底,浮标都是上蹿下跳,动作很大,却钓不上鱼。竞技钓鱼遇到这种情况,简单的方法是调整钓棚,寻找吃口稳定的鱼层,钓几尾,换一个深度,不行,再往下钓。在第七届“钓王杯”比赛中,这个方法使用得很普遍,也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大众钓鱼遇到的上蹿下跳与此不同,它是由不同的鱼种造成的,如上有白鲦,下有罗汉,层层形成了一道道封锁线,除了把小杂鱼钓净、引走和用重饵大标使反应变钝,仅靠调整钓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采取的方法是,减铅皮,使浮标由调5目提高到调标顶,甚至可以调到标肩出水。钓点的鱼呈立体分布,上中下都有一个特点是,下面的鱼朝上跑,咬住钩往下走。调高目,使浮标保持足够的向上牵引力,凡标尖下挫幅度小,没有力度的动作不捉,只抓大信号。有时候,动作小不抓,但提竿时鱼已经钩住了,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鱼在吸入钓饵的瞬间,钓饵失去重量,浮标向上运动,从而把鱼挂住了。 调整浮标要注意饵重在钓组中起的作用。鱼开口小,不能用重饵,常用的方法是加膨胀薯粉,改变钓饵的比重。去年冬天,我在一场一小时只能钓30尾鱼的比赛中发现,瘦身短脚标调4钓2,什么信号都没有,后把浮标换成长身短脚的“湛卢”2号,从调4目开始,往下一直调到2目多一点钓2目,才从一个黑格的轻轻下挫中把握了鱼讯规律。一支浮标既可以调4目,也可以调2目,到底调几目?除了鱼情因素外,还要结合钓法去认识。今天的鱼吃口就是下挫一个黑格,浮标标准,调4钓2体现不出信号只能调低。如果视力不济,非要半目以上来个下扌屯才能逮住,那就没有办法了,因为调死了多不会有下扌屯。 有人认为,钓滑鱼,调低目,比如调2目看不出动作,就调平水。我的看法是,调平水显示的小动作比较真实,但上鱼慢,多咬死钩,钓者的攻击性没有了,人处于被动地位。鱼能在调平水时咬死钩,调2目肯定也会有动作,只是微弱一点,眼钝了看不出来。竞技钓鱼是主动进攻,调平水即使是钓半目也是双子线卧底,钓组迟钝是以守代攻,所以进攻型钓手一定要把浮标调准。 “化氏大法”精解 调标不要忘记了找底 在鱼密度不高的粗放型水域,调标就不像池塘那么严格了,但找底的重要性凸现出来了。 调5钓3动作轻微有两种可能:一是鱼的吃口小、饵大,鱼很难吸进去,或者吸进去而没有深入鱼嘴;二是子线弯曲,延缓了钓饵进嘴在浮标上的反映。如果是搓饵,调5钓3是半目动作,钓4目、5目也是一样,但同样动作,钓4目的中鱼率高于钓3目,钓5目又高于钓4目。改为钓2或者1目,虽然子线的弯曲度得到了修正,但除了两饵即将到底时出现不显眼的加速,提竿能中鱼外,两饵到底后出现的标尖动作仍然是懒洋洋半目下蹭。这种认定调目不变,只以钓目的变化来提高中鱼率的做法在“生口塘”和粗放养殖水域是很实用,因为它简单容易掌握,在鱼口时强时弱、钓手对小鱼又不感兴趣的情况下,放弃小动作而抓下挫1目半至2目的大动作,钓起的鲫鱼都比较大。 不过,竞技钓鱼也这么摆弄就完了。休闲钓鱼的调标没有严格界定,都是大致设一个调目,是没有精确的要求的,但找底是不能马虎的,一定要找准,哪怕花再多的时间也不能说是浪费。因为,你不知道底在哪里,就无法判断两饵状态,为什么调5钓3只有半目动作?是上饵落底了。如果改为拉饵钓3目,上饵离底,动作就不会这么小了。钩不是挂在鱼嘴里,而是挂“屁股”,是因为过了底,两钩趴着,鱼吃上饵浮标反映太小,没抓住,到鱼放弃上钩,转向下饵而移动了半个身位的时候,正值浮标上升,所以提竿勾住鱼屁股都是上钩的杰作。粗放养殖水域鱼的密度低,来得慢,钓这种鱼讲究成功率,可以从调3钓3入手,搓小饵钓迟钝,见动作就抓,然后以上鱼速度加快和鱼离底截饵为契机,再改用拉饵。一开始就是调5目,也不是完全不行,但由钓迟钝开始,快鱼钓灵,慢鱼钓钝是基本规律,调5目应该钓5目,只有在没有任何信号的时候才考虑钓4目。 以调4目为基准,调5目所出现的变化比调3目会多一些,但我很少调5目,因为,调低目比较简单。比如开始的时候,我会用调3钓4或者调3钓5在过底状态下看一看钓迟钝会出现哪些动作。如果前几竿中鱼,后来同样的动作连续拉空枪,我会一点一点的剪铅皮,一直剪到中鱼率高的时候为止。若钓了一阵又连续出现空枪,我会添铅皮,一直加到浮标站起来就往下走。如果标尖下沉到快没有时有鱼,或标尖沉得看不见能中鱼,说明浮标的下沉速度太快,鱼的抢饵速度跟不上。于是,再减铅皮,一直减到2~3目位置中鱼那是最好。将一支浮标的铅重减到最少,再添铅皮到最多,从下限到上限,这个区间可以有20目的差别。在这个过程中,每剪一次铅皮,浮标就升起一点,添一次铅皮,浮标就下降一点,至于它到底升降多少目,我是不关心的,也无须关心。因为我认为的找底不是水底而是鱼在水底的哪个位置。鱼可以贴着水底咬钩也可以离底咬钩,鱼取什么姿势咬钩在浮标会因钓组受力角度和鱼离底程度的不同而出现动作差异。不明白这一点,以为调5钓3目找到了底,就能钓好鱼了,其实是对找底的误解。 找底不是找水的底,而是找鱼的底。虽然,有时候水底和鱼底是一回事,但竞技钓手不能满足于简单找底,因为哪怕是一场一个半小时的比赛,鱼也会因钓饵的刺激而变得活泼起来。如果只知水底而不知鱼底,在鱼起来之后仍坚持钓底,那怕就没戏了。所以,即使是粗养水面,调好了标,找到了底,也要注意鱼的底是不是变了。 在鱼密度高的池塘,我们会经常看到第一次抛钩在浮标翻身刚到标肩或标尖处在高目状态下就有鱼讯了。对此,先不要忙着下钓浮的结论,因为,浮标没到位就有动作说明铅重太轻,可以加铅皮,在浮标的正常下行中抓异常。这种以调高目抓过程为主的钓法,我称为“加铅钓穿层”,也有说是“水下留目”。它与找底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另外,调低目要选择标尖细的浮标,因为只有细了才能用很轻的饵找到底。但老年人因视力原因而喜欢用标尖较粗的浮标,即使调2目也就已经高了。是调好了标找底,还是简单调标在钓的过程中找底,我倾向于后者。 “化氏大法”精解 关于调标您已经谈得很细了,但具体到什么鱼,什么气候,用什么浮标,许多人还是茫然。特别是刚学会钓鱼和由传统钓组转到悬坠钓组的读者还不能完全理解您说的那些变化,他们需要的还包括:这种鱼拿什么浮标?选择浮标的时候我该注意哪些方面?临场怎样选择浮标 到一个鱼塘什么都不知道,有些什么鱼?平时喂什么?昨天的天气鱼怎么咬钩,今天会怎样咬钩,全是空白。我建议:情况不明,要用自己用熟了、用惯了的浮标,不要贸然用新的浮标,也不要钓了几竿就换标。 换标不仅要有理由,还要有方向、有目的。 理由就是基本情况发生了变化,如天气变化改变了鱼的吃口,原来的浮标调死了不对鱼口;拿不准鱼情,小杂鱼太多造成信号紊乱;因捕捞或化学物质的刺激,破坏了鱼的生活规律等等。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情况,起码要准备大、中、小三个规格的浮标,一开始先用中间规格,不行,改变调目,再不行,换大或者换小,然后由吃口的大小对钓目进行微调。方向就是明确钓什么鱼,如窝子里的鲫鱼有大有小,大号标吃铅重,钓小鱼费劲,就应该换小号;如果认准了就是不要小鱼,而平时又是用惯了中号标,那么,换大号标钓灵或用小号标钓钝就能减少小鱼干扰。目的是的底层鲫鱼,可是浮标翻身太慢,两钩没到底就被小杂鱼拖走了;游鱼太多,浮标的稳定性不够,有动作钓不上鱼,换一支稳定性强的浮标,两饵迅速到底,问题就解决了。 不管什么标,都是过半水调标。3米左右水深,调标时的水线长度必须超过1.6米,要考虑两钩触底延长水线对调目的影响。如果水深3米,调4目时的水线长度是1米,那么上移浮标钓2目,水线延长2米所增加的重量会使浮标降低半目,看起来是钓2目了,其实是假2目,因为它与钓1目半的两钩状态是一样的。 有的人经济能力有限,只有一支或两支浮标,在无标可换的情况下只要善于调标,做到两钩离底,铅坠悬起采,标身悬浮而标尖露出水面,同样可以满足钓底和钓浮的需要.大众钓鱼不要刻意追求浮标的档次,10元钱一支的浮标与100元一支的浮标功能是一样的,性能上的差异是因为它适合某种钓法和特殊鱼情,你就是这种钓法,即使用了高档浮标也未必奏效;特殊或不断变化的鱼情,你不了解,就不要勉强,因为你驾驭不了这种浮标。 挑选浮标最重要的是不能渗水,测试方法是:铅皮裹在标脚上,标尖露出水面1~2目,如果浸泡几小时标尖是不断往上长的,说明浮标内层吸水。这个情况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怎么吸了水不往下沉,反而往上升呢?这与钓饵吸水膨胀,因体积增大而又浮力增加,原来钓2目,后来变为钓3目是一样的道理。制作浮标的材料都会吸水,只是因为外层有防水涂层隔绝才避免了水的渗透,如果水分子被浮标材料吸收,标身膨胀,或者水的渗透把材料与涂层之间的物质溶解了,形成空隙,浮标的浮力也会增大。假使浸泡几个小时后标尖变化在1~2目左右,是外层吃水,属于正常。挑选浮标不能只顾外观,外面是漆,是保护层,属于工艺范畴,是可以完善的。 在它没有经过高温曝晒和低温考验这两个过程的时候,凭眼睛是看不出优劣的,所以许多人把灵敏和标小浮力大作为评判浮标的技术标准。但我要指出的是:浮标本身的灵敏度很可能会成为影响你对浮标认识的障碍,排水量小而浮力大的浮标不见得就是优秀。 如果遇到这样一种鱼情:从水皮到水底都是乱鱼,还多杂鱼,用一支灵敏度很高的浮标一人水就有动作,既有翻身鱼讯,又有下行中的上窜下跳和两钩到底的左右摇晃,不管你怎么小心翼翼的剪铅皮,调来调去总是前一口和后一口找不出相同的动作,刚才这个动作中鱼,下一口动作相同却没鱼了。在离开了实践的调标理论影响下,认为浮标本身的重量大了,反应必然迟钝,只有体积小,浮力大的浮标才能将小动作放大。一支好的,或者说普遍适用的浮标应该做到灵敏与稳定统一,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很难。灵敏度高了,信号就乱;稳定性提高了,小动作会被删除掉,这就是根据鱼情选择浮标的道理。 鱼情,在野钓感受的短暂上鱼高峰在竞技中会延长很久,因此选准一支标可以决定胜负,换一支合适的浮标可以扭转败局,所以临场选择浮标既要根据上鱼速度的快慢,又要学会在不同鱼讯中区分鱼情.例如,灵敏度高的浮标在遇到因鱼饵化学刺激而变得兴奋的鱼时,虽然信号不统一,但空枪少,选择稳定性强的大号浮标可以提高中鱼率,鱼因为多次钓放而变得滑,用大号就不行了,改用稳定性强的小号标将一部分滑口信号删去,就是拨乱反正。 “化氏大法”精解 最近,我走了许多地方,从湖泊、水库、河道和池塘看到的大众钓鱼盛况用一句概括,就是悬坠钓法生机无限。然而,大众对浮标的认识却是一百个人有一百种解释,用标、调标、识标没有一个标准。这与过去用浮子,现在用浮标是不是有关系呢?浮子和浮标是不同的概念 悬坠钓法被大众接受是必然的,因为它解开了过去不能解开的谜,使钓鱼成为可以研究的对象,比如提高上鱼率,扩大钓鱼范围,确定对象鱼等等,但从传统到现代,钓组变了,结构变了,钓法要不要变?穿新鞋走老路,用浮子的认识去指导浮标,当然钓不好鱼。 说三个情况: 1.水情与浮标 走水,浮子跟着水走,是钓线倾斜、铅坠不动的。浮标也跟着水走,虽然母线也会有些倾斜,但它是浮标和铅坠同步移动。所以要浮子不走很简单,只须加大铅坠的重量就可以了,可是重坠阻止不了钓线的倾斜,水流加快到把浮子一颗颗拉下水,鱼就没法钓了。另外,铅坠过重,即使浮子不走,小鱼咬钩不能拖动或提起铅坠,也无法钓鱼。要抵御流水就要加大铅坠的重量,可是要让浮子正确及时反应鱼讯,铅坠就不能太重,谁解决了这对矛盾谁就是钓鱼高手。 浮标不走,一靠坠重,二靠线组,三靠钓饵,四靠浮标自身的稳定性和牵引力。流水用大号浮标有两个作用,一是增大配重,抵御水流;二是浮标牵引力增大,有益母线绷紧,降低水线的倾斜度,增强同步移动的阻力。上移浮标,调低钓高,用增加水线长度的办法使两子线弯曲并贴着水底,浮标会移动一段距离,但到坠的重力与浮标的向上牵引力同时作用于母线并使它绷直时就停住了。用大比重、硬,粘结性强的钓饵搓大饵,使两饵与水底的摩擦力增强,可以减缓浮标的移动。自身稳定又有较大牵引力的浮标以罗非鱼标为代表,它的形状特征是上身粗而不急于收身的长流线型,在线组为一拖一触时,鱼咬下钩均表现为缓慢的匀速下挫;鱼衔着上钩离去,又能有速度不快,抬标2~3目的幅度。 2.线组与浮标 有人认为,延长水线到坠立着或平躺水底,悬坠不悬就和传统钓组一样了。不对!浮标与浮子不同是不管这么调标,在浮标的上浮力和铅坠的重力作用下,都能使水线保持直线,而浮子的上浮力太小,即使调到水面上只剩1颗浮子,其上浮力充其量也就是维持着钓线的静水垂直。线组中水线不能绷直,鱼讯传递就慢,被水流冲成弧线,鱼讯还会变形。 浮子,不管怎么调,反应鱼讯并被我们视为有效的只有两种:黑漂和抬漂。浮标怎样反应鱼讯,是由线组决定的,常见的有4种:(1)调高钓低,两钩一高一低,或子线成跨步之势,信号有下挫、下扌屯、上下有节奏的蹭动、摇晃和抬标,是不是有效鱼讯,不确定;(2)调低钓高,子线成跨步或并立,长子线弯曲,短子线松弛或弯曲,母线保持直线,信号3种:抬标、下挫和横移,都是有效鱼讯;(3)不管搓饵还是拉饵,调高钓低两钩离底处于静态时子线都是直的,但这一钓法是追着鱼的泳层调整钓棚,主要靠两钩的动态摆幅逗鱼咬钩,所以子线较长,主要信号有4种:抬标、下挫、摇晃、上蹿下跳,是否有效,不确定;(4)打浮,也是两钩离底追求摆幅,但子线较短而适当放宽两钩的距离,需要摆幅而不依赖摆幅,信号与两钩离底相同。比较浮子和浮标,信号不同是因为线组起了变化,重视浮标不能只停留在形状和性能上。 3.视力与浮标 悬坠钓法都是短竿,3.6米、4.5米的,长竿不行。这是没有道理的。竿短钓得近,达不到大鱼活动的深水区是实,然而水库大坝、深水池塘,筑有护堤的河道远与近没有明显深浅差异,“悬坠”钓大鱼就有了明显的优势。其实,8~10米的长竿一样可以用悬坠钓组,问题是标尖的可视性与视力的矛盾。 用长竿一定要配大浮标。传统钓组是靠铅丸的重量把钩抛出去,并实现钩的定位的,大号浮标的吃铅量远超过传统钓组。一个用传统钓组的钓手都知道,添加铅重才能克服风的阻力,将钩抛远,在悬坠钓组就更加轻而易举了。然而,抛远了,纤细的标尖看不清,视力差的人更是困难。在此情况下应当将标尖适当改粗,但许多人不敢,怕换了粗标尖会影响浮标反应鱼讯的能力,是的,这有一点影响,但不要被宣传所迷惑,因为换了标尖还是以二力平衡为基础。比如原来调4钓2,换了粗标尖,增加铅重实现新的二力平衡仍然是调4钓2。至于吃口的变化,只须变化调目就可以解决。例如,调2钓1,看闷标;调平水钓1目,看送标;到调2钓4还是走标就再添铅皮,使两子线趴着,甚至和传统钓组一样让坠躺在水底。 坠钩平底用浮子,浮力被铅坠重量克服了,无论怎么调都不会改变坠移位才有鱼讯的格局。悬坠钓组靠标尖浮出水面的刻度即俗称剩余浮力来调整两钩与水底的关系,所以实现二力平衡后出现的标尖上下动作必然是外力所为。 化氏大法 用悬坠钓组钓鱼,总是先上小鱼,而且没有办法驱赶它。有人说是钓饵雾化引起的,用硬饵、大饵钓迟钝,问题就解决了;有人归罪于浮标,说细标尖的浮标过于敏感,改用粗标尖浮标可以把小信号过滤掉。请问哪种说法正确? 钓鱼心态与浮标的运用 在现代钓鱼技术中,铅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悬坠钓法用浮标把铅坠提起来是为了减少鱼吸入钓饵的障碍,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大坠用大标,小坠用小标。然而为什么用大标,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的。比如走水,一个传统钓手懂得添铅皮,添到铅坠不走,浮子就停住了。悬坠钓组是二力平衡,坠标联动,加铅皮到铅坠落底,浮标也停住了。从最后结果看,两者一样,都是以铅坠增重来限制浮标移位,但从鱼咬钩需要克服的阻力来看,两者的差别就大了。在传统钓组上,铅坠增重意味着鱼要牵动或提起铅坠的阻力增大,如坠重从3克增加到3.5克,鱼就得花不少于3.5克的力气才能移动铅坠。悬坠钓组在添加铅皮前先实现了二力平衡,坠重被浮标的牵引力平衡,如3号浮标的吃铅量是3克,坠重被浮标平衡就是零阻力,添加0.1克铅皮,铅坠下沉水底,对鱼来说,只须克服0.1克的阻力,浮标就有了反应。 在水库钓鱼和池塘一样,先调标、再找底,但抛钩一定要抛准。之所以出现一竿见不着标,一竿又全冒出水,都是抛钩不准引起的。水底是斜坡,往前5厘米会深许多,偏了5厘米,钩落在凸起的岩石上,时深时浅与钓饵和浮标无关。 两个人在水库钓鱼,可能悬坠钓组不如传统钓组钓得多,因为悬坠钓组都是小动作或者有 动作提竿无鱼。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心理不稳定。 传统钓组是瞄着大鱼来的,饵大,坠重,小鱼吞不下饵、牵不动坠,能产生信号肯定是鱼衔住了钩,虽然提竿次数不多却竿竿中鱼,这是应该肯定的。悬坠钓组大小兼顾,只要有鱼咬钩浮标都会反应出来。然而水库钓鱼是没有具体对象的,想发挥悬坠的优势,既钓大鱼又钓小鱼,在线组和钩型的选择上就出现了比钓大鱼的线细,比钓小鱼的线粗,钩也是这样。这种介于两可之间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呢?1.小鱼吞不进饵,标尖升降频繁,却没有确切的动作;2.大鱼吸进了饵,却又能吐出来,信号稍纵即逝,难以把握。要想双丰收,我建议在有时间的前提下专钓大鱼,不要看到别人上小鱼就按奈不住,如果控制不住,那就放弃钓大鱼,换小钩细线。期望大小兼得,实质是心理不稳,浮躁。 我在秦皇岛第五届“海狮杯”最后一轮钓混合鱼的比赛中就差点吃了大小兼顾的亏。由于第一天的3场比赛都是上几尾鲫鱼后,来条鲤鱼,钩用4号袖,子线0.6号可以鲤鲫兼顾。第二天,回锅鱼多了,鱼吃饵的动作变得非常微弱,一吸就吐,隔几分钟又能发现鲤鱼进窝的迹象。当时,我用的是袖钩3号,子线0.4号,攻鲫鱼。看到鲤鱼搅起的浑水心里一直想换线组,但看到隔了两个钓位的邓刚稳笃笃在钓鲫鱼,心里就平静了。钓鱼只能保守,想大鱼又想小鱼,是钓不好鱼的。在复杂鱼情中只能以一种鱼为主。大小兼顾是野钓钓手的普遍现象,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对钓组的疑惑,其实与浮标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不管标多大,调标都是二力平衡,问题是如何运用上把握不准。许多人认为,钓大鱼的饵应该硬一点,但硬到提竿把饵从鱼嘴里拽出来,能怪浮标吗? 老年人不服老,想钓大鱼,但视力不行了,看不清标尖,揶揄悬坠钓法是钓小鱼专用。接受新事物快的老人发现悬坠钓法可以及时反映鱼讯,但标尖太细,既然调标都是二力平衡,那么用粗标尖的浮标也不会不合适。同样,一些用超长钓竿的朋友也认为,抛钩远,标尖应该粗一点。我理解这些想法,但要提醒大家注意,在相同调目下粗标尖和细标尖浮标的差别是很大的。1.加粗的标尖都是空心,同样调4钓2,细标尖浮标搓小饵就能找到底,抛钩是两饵触底;拉饵,上饵轻触底,也可能是离底,但下饵触底是可以从标尖上反映出来的。线组相同,换粗标尖浮标可能会找不着底,特别是饵比较松散的时候,两钩下沉中失去的饵重相当于入水前的2/3,两饵始终悬着,还怎么钓大鱼,恐怕连小鱼也难钓着了。2.标尖粗了,排水量就大,而且浮力增大了。同样调4钓2,在细标尖浮标上出现的动作是下挫2目,在粗标尖就只会有半个黑格,如果你调标粗糙,调的是4目阳线下,水平线上面有窄窄的黑印,标尖下蹭半个黑格是看不出来的。因此,在细标尖浮标调4目的时候,粗标尖应该调2目,目的是减少体现在标尖的“剩余浮力”,减轻鱼吸饵拉动浮标的阻力。但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公式,经过测试和同细标尖浮标进行比较,直径1.2毫米的粗标尖,其2目“剩余浮力”相当于细标尖浮标的7~8目,甚至更多。老年人视力衰退是不可回避的,因为看不清标尖动作而用粗标尖浮标会使你放弃许多中鱼机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化氏大法 用悬坠钓组钓鱼,总是先上小鱼,而且没有办法驱赶它。有人说是钓饵雾化引起的,用硬饵、大饵钓迟钝,问题就解决了;有人归罪于浮标,说细标尖的浮标过于敏感,改用粗标尖浮标可以把小信号过滤掉。请问哪种说法正确? 钓鱼心态与浮标的运用 在现代钓鱼技术中,铅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悬坠钓法用浮标把铅坠提起来是为了减少鱼吸入钓饵的障碍,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大坠用大标,小坠用小标。然而为什么用大标,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的。比如走水,一个传统钓手懂得添铅皮,添到铅坠不走,浮子就停住了。悬坠钓组是二力平衡,坠标联动,加铅皮到铅坠落底,浮标也停住了。从最后结果看,两者一样,都是以铅坠增重来限制浮标移位,但从鱼咬钩需要克服的阻力来看,两者的差别就大了。在传统钓组上,铅坠增重意味着鱼要牵动或提起铅坠的阻力增大,如坠重从3克增加到3.5克,鱼就得花不少于3.5克的力气才能移动铅坠。悬坠钓组在添加铅皮前先实现了二力平衡,坠重被浮标的牵引力平衡,如3号浮标的吃铅量是3克,坠重被浮标平衡就是零阻力,添加0.1克铅皮,铅坠下沉水底,对鱼来说,只须克服0.1克的阻力,浮标就有了反应。 在水库钓鱼和池塘一样,先调标、再找底,但抛钩一定要抛准。之所以出现一竿见不着标,一竿又全冒出水,都是抛钩不准引起的。水底是斜坡,往前5厘米会深许多,偏了5厘米,钩落在凸起的岩石上,时深时浅与钓饵和浮标无关。 两个人在水库钓鱼,可能悬坠钓组不如传统钓组钓得多,因为悬坠钓组都是小动作或者有 动作提竿无鱼。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心理不稳定。 传统钓组是瞄着大鱼来的,饵大,坠重,小鱼吞不下饵、牵不动坠,能产生信号肯定是鱼衔住了钩,虽然提竿次数不多却竿竿中鱼,这是应该肯定的。悬坠钓组大小兼顾,只要有鱼咬钩浮标都会反应出来。然而水库钓鱼是没有具体对象的,想发挥悬坠的优势,既钓大鱼又钓小鱼,在线组和钩型的选择上就出现了比钓大鱼的线细,比钓小鱼的线粗,钩也是这样。这种介于两可之间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呢?1.小鱼吞不进饵,标尖升降频繁,却没有确切的动作;2.大鱼吸进了饵,却又能吐出来,信号稍纵即逝,难以把握。要想双丰收,我建议在有时间的前提下专钓大鱼,不要看到别人上小鱼就按奈不住,如果控制不住,那就放弃钓大鱼,换小钩细线。期望大小兼得,实质是心理不稳,浮躁。 我在秦皇岛第五届“海狮杯”最后一轮钓混合鱼的比赛中就差点吃了大小兼顾的亏。由于第一天的3场比赛都是上几尾鲫鱼后,来条鲤鱼,钩用4号袖,子线0.6号可以鲤鲫兼顾。第二天,回锅鱼多了,鱼吃饵的动作变得非常微弱,一吸就吐,隔几分钟又能发现鲤鱼进窝的迹象。当时,我用的是袖钩3号,子线0.4号,攻鲫鱼。看到鲤鱼搅起的浑水心里一直想换线组,但看到隔了两个钓位的邓刚稳笃笃在钓鲫鱼,心里就平静了。钓鱼只能保守,想大鱼又想小鱼,是钓不好鱼的。在复杂鱼情中只能以一种鱼为主。大小兼顾是野钓钓手的普遍现象,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对钓组的疑惑,其实与浮标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不管标多大,调标都是二力平衡,问题是如何运用上把握不准。许多人认为,钓大鱼的饵应该硬一点,但硬到提竿把饵从鱼嘴里拽出来,能怪浮标吗? 老年人不服老,想钓大鱼,但视力不行了,看不清标尖,揶揄悬坠钓法是钓小鱼专用。接受新事物快的老人发现悬坠钓法可以及时反映鱼讯,但标尖太细,既然调标都是二力平衡,那么用粗标尖的浮标也不会不合适。同样,一些用超长钓竿的朋友也认为,抛钩远,标尖应该粗一点。我理解这些想法,但要提醒大家注意,在相同调目下粗标尖和细标尖浮标的差别是很大的。1.加粗的标尖都是空心,同样调4钓2,细标尖浮标搓小饵就能找到底,抛钩是两饵触底;拉饵,上饵轻触底,也可能是离底,但下饵触底是可以从标尖上反映出来的。线组相同,换粗标尖浮标可能会找不着底,特别是饵比较松散的时候,两钩下沉中失去的饵重相当于入水前的2/3,两饵始终悬着,还怎么钓大鱼,恐怕连小鱼也难钓着了。2.标尖粗了,排水量就大,而且浮力增大了。同样调4钓2,在细标尖浮标上出现的动作是下挫2目,在粗标尖就只会有半个黑格,如果你调标粗糙,调的是4目阳线下,水平线上面有窄窄的黑印,标尖下蹭半个黑格是看不出来的。因此,在细标尖浮标调4目的时候,粗标尖应该调2目,目的是减少体现在标尖的“剩余浮力”,减轻鱼吸饵拉动浮标的阻力。但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公式,经过测试和同细标尖浮标进行比较,直径1.2毫米的粗标尖,其2目“剩余浮力”相当于细标尖浮标的7~8目,甚至更多。老年人视力衰退是不可回避的,因为看不清标尖动作而用粗标尖浮标会使你放弃许多中鱼机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整理后陆续更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10-3-26 23:09:03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4-24 15:31:02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7-9 00:17:19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8-28 20:49:57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8-31 15:26:28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9-9 14:32:37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9-10 09:42:50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9-10 11:14:27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0-10-18 17:23:15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联系|手机APP|发帖技巧|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7491号|北京钓鱼网 京钓网 北京钓鱼论坛 ( 京ICP备17073438号-3 微信:bjdiaoyu-com 邮箱:bjdiaoyuⓔ163.com 地址:北京海淀区万柳中路28号海联在线B1层 )

GMT+8, 2025-1-7 11:22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