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之少侠
注册时间2006-10-25
在线时间 小时
|
上篇瞎编的目的是想说明鱼需要的味是能溶于水中的,能溶于水中的味不诱鱼则驱鱼。空气中传播的味,首先是诱人,其次才能考虑验证是否诱鱼。真正诱鱼的是鱼类自身所需的必需物质,味是一种调和品,是一种对钓鱼人的心理安慰。
鱼类自身所需的必需物质自有国家农业部的专家们研究,钓鱼人只需观其论文,受其启蒙,调整变化,适量添加,进行一次搭配形成单品商品饵。这些工作,钓鱼人中的精英一直会不断努力,我们只需坐享其成。
留给我们这些垂钓者的工作是二次加工,是根据当地鱼情,水情,当日垂钓的对象鱼可能食性,利用专家们,精英们提供的各种物质饵料以及添加剂进行二次搭配,形成当日可用钓饵。
既然是谈谈腥香,饵料中其他物质的添加暂不讨论,仅从味的角度来考虑。
我们垂钓的鱼根据钓友杆坑野钓之分,其对味的喜好有偏食性,弱偏食性以及无偏食性的天性喜好之分。
偏食性指的是人工喂养驯化形成,其对原塘饲料喜好胜过任何商品饵。截至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任何一家精英声明其一次搭配形成单品商品饵可以胜过原塘饲料的报道。而多见的则是推荐的配方中大比例的原塘饲料首当其冲。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对原塘饲料所含成分的共性分析一下,大框为植物类蛋白,动物类蛋白,添加剂等。而不共性是植物类蛋白物质的品类选择和搭配比例,动物类蛋白的品质等。添加剂在信息发达的当今,大型饲料企业在国家容许的标准下,变化也不会很大。
从味的角度出发,除了植物类蛋白的粮食香,动物类蛋白的腥,剩下的就是盐。(至于预防肠炎等疾病的的蒜味,这里暂不讨论。)换句话说,颗粒饲料大部分都是咸味,淡淡的咸味,甜味的颗粒饲料极少。那么能否说从味的角度调配成淡淡的咸味,再加上植物类蛋白的粮食香,动物类蛋白的腥,垂钓的饵料就能贴近原塘饲料的味型?从而达到满足新放鱼的偏食性呢?
弱偏食性指的是钓友诱钓驯化形成,人的思维复杂以及个性化,形成了每个钓友对饵料搭配的不同认知,也形成了放鱼当日五花八门的饵料在杆坑内的堆积。这些堆积中至少有一种是大多数钓友共用的一款调味饵,形成当地或者说该坑的习惯添加。这款调味饵在两日内将对对新放入的鱼形成弱偏食性,坑内原有老鱼更不用说。有这么一个真实事例:当地钓友的鲤鱼饵中,香的依赖是锦龙饵,几乎人人都少量添加,放鱼当日得知所放之鱼来自本地,非外地运入,劝一钓友开饵为大企业颗粒饲料,添加优质动物蛋白,适量盐调为淡淡的咸味,状态饵物理调整,其他暂不添加,效果不错。三日后按耐不住又想用此办法垂钓,前半场效果不佳,电话相约。和钓友交流弱偏食性的可能性后,整袋加入锦龙饵提香,白糖配合香甜,去掉盐其余不变。换位抽饵,一小时后窝内成开锅状,效果出现。
任何一次有效与无效都是特例,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真正有效的是不变化的基础和不断变化的添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