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冰钓找鱼
——写给野钓爱好者
秋高气爽之际,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一切都变得清晰了起来,这是众所周之的季节态相。
随冬季的来临,冷寂的水面逐渐变得清透,水生动植物、昆虫受温度下降的影响新陈代谢减缓,结冰前期各种腐质物冷缩沉淀,水底凝有一层沉积物,就像一层稀松的棉絮,对鱼类的栖息起到了弊害和保温作用。
集群栖息的鱼类,(静止时)受鳃盖、鳍的波动和(觅食、炸冰时)游弋产生的水流冲击,沉积腐质物会向两边淤积,从而形成宽窄不一、错综复杂、战壕一样的网格式鱼道,冰钓时如果钩悬底正好没入腐质物层中,会出现常见的“一口不动”,这正是同钓平底,别人(相邻很近)上鱼你钓不着、这孔上鱼那孔不动的现象,解决方法:1、在附近重新开冰孔,避开腐质层,寻找鱼道;2、绳系重物上下墩底,利用水的冲击砸开腐质层,制造人工鱼道;3、投石做窝,不但可砸开腐质,还可在水底制造鱼窝(密草底可压草成窝,平底可凸包成窝)。
现在,冰钓时常见东南风,证明初春已至,深水钓不着鱼了,为什么?
因为底层腐质物开始变质膨化,产生沼气(冰盖底层出现大量青豆、蚕豆大小的气泡),此气对鱼类有毒害,鱼开始上浮,但鱼类习性是贴底儿游,于是就会集中于深底凸包或腐烂物较少的浅滩,这样的地势接近水面,利于水草生长,对于鱼而言,维持生命的条件呼吸氧气占在第一位,只有鲜活的嫩草才是制造氧气的唯一来源,这就是常说的“钓鱼不找草,等于瞎胡跑”。
此时冰面会呈现三种颜色:
蓝色或深蓝色(水瘦,水下无腐烂杂质)可开孔,阳光充足时,冰盖底向下化冷水,稍大的鱼卧于底层温度相对较高的地方,加之悬底钩不受腐质层遮蔽,两钩蠕动的红虫历历在目;
灰黑色(相对而言)混沌不清伴有大量气泡,水底腐质多,不存鱼,不可开孔,这种气泡不是冰钓前期、中期大叶草产生的氧气,而是腐质物(腐烂耗氧)产生的沼气,水中缺氧,不集鱼,钓友要分辨清楚;
纯白色,冰面上一片一片的白色(简称片白),这是密草产生的氧气,证明此地是水底的高处,生有较密的嫩草,应在片白的边缘开孔,开孔选地时,应观察边缘是否有大气泡,大小均匀是沼气泡,大小不均星星点点,是鱼津。但这样的地方冰质松,承重层薄,踩踏冰面要慎重。
冰钓一般不用打窝,首先底儿找不好,打窝也没用,第二,水凉不发窝,第三,冬季冰层下的鱼对异味非常敏感,对酒、商品饵中的防腐剂、中药等异味避之不及,怎肯聚觅。要打窝也得选择极其清淡的天然谷物(可炒熟)打窝,小米、棒渣要事先用清水漂洗,洗去有毒物(有些农贸市场不法商贩销售用硫酸熏蒸过的陈年发霉的小米、玉米面、棒渣,目的是保持鲜艳的黄色,不长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熬棒子面粥时喝起来有股苦味的原因),糖、酒、蜜等等添加剂要少之又少。
以上浅析叙述,乃及经验、教训、偷学、想象于一文,粗浅泛泛一家之谈,望高手指正。
[ 本帖最后由 陈东铭 于 2009-1-31 12:0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