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见解
个人见解:
回答一:北京南北水密度、水杂质、温差均有较大差异,冰钓,根据北京北部结冰时间(指12月10—20日第一阶段,12月21—31日第二阶段,次年1月1—2月25日第三阶段,2月26日—2月28日第四阶段)鱼集群避寒、觅食状况各有不同,第一阶段,骤寒期,鱼秋季积攒的脂肪较多,逐渐合群,居于沟壑、水下低谷、凸包周围,基本静止不动,封口,即使找到鱼群也收获甚少。第二阶段,随脂肪有所消耗及基本适应寒冷,开始合群游动,只要水低地形构成鱼类觅食生存要素,冰眼开凿量与钓获量基本成正比。第二阶段,鱼体脂肪消耗量增大,会不断觅食以补充体能,伴随冰钓浮标信号增大,钓之十分过瘾。第三阶段,鱼体脂肪消耗所剩无几,近乎饥饿难忍,构成鱼类觅食生存要素的水低地形其范围也逐步扩大,根据往年经验,找鱼并非难事,极易形成连杆。第四阶段(严格讲要停钓),鱼群进入饥饿觅食期,钓获量有所增加,但鱼体相对瘦弱,受开春地气影响,意识复苏,警惕性增强,同时伴生的危险也明显增强——冰已转为竖茬,冰体不牢,极易塌冰。
回答二:轻乱看阶段,节奏凭规律(不细谈)。
回答三:冰孔钓获量受水底地形所支配,冰胀冰走(飘移)上下对应会错位,应视情况调整。
以上肤浅见解,请各位鱼友指正。
[ 本帖最后由 陈东铭 于 2009-1-5 12:30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