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年第四期〈中国钓鱼〉(总第33期)“鱼的知识”专栏刊登了〈鱼在被钓过程中的通讯奥秘〉一文,说经常有人垂钓的河塘,鱼特别刁滑,甚至只吃诱饵,不食钓饵。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做了整整18个月的实验,发现鱼不仅具有生物通讯,而且有一定的记忆力。我自1992年7月起,在家里一只容积约0.5立方米的水缸里养了4条重100-200克的鲫鱼,用红蚯蚓等作为饵料,每隔3天换一次水,每隔一个月换一条鱼。1993年元旦后,改为缸中放养10条300克重的鲫鱼。暑、寒假及星期日每天24小时都放钩垂钓,其余上班天数改为早晚及夜间放钩,以确定同一条鱼反复被钓住的时间间隔。为了及时知道鱼儿是不是在咬钩的瞬间逃脱,钓鱼线上还安装了小铃铛。坚持每天观察,认真做好笔记。结果发现鱼都有一定的记忆力。无论独养还是群养,第一次放钩垂钓时,鱼都很快咬钩,甚至不在钓钩上放饵料,鱼儿也照常咬钩。咬过钩的鱼第二次咬钩,在挂饵和不挂饵的情况下,都有1~2天的间隔,以后又会有鱼吞饵上钩。个别“没记性”的鱼在两天时间里(48小时)曾10次上钩。记性差的鱼在1-2小时内就会完全忘记上钩的教训,记性好的鱼被钓上钩的平均间隔为3天半时间。在1992年初秋,笔者还对鲤鱼做过一个月的实验,但没有鲫鱼那样持久,记录也不充分。不过,从实验情况看,鲤鱼的记忆力比鲫鱼稍好,每次同一条鱼被钓上钩的平均间隔为6天,这说明不同鱼种具有不同的记忆力。在这种方式的实验中,笔者还发现有的鱼会一下子吐出曾让它上当的诱饵,有的鱼还会观察饵料上是不是有鱼钩,有没有危险。此外,气候对鱼的记忆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大致符合钓鱼的一般规律。大量的实验证明,鱼能在一定时间内记住咬钩的教训,这段时间一过,还是逃脱不了做垂钓者猎物的命运。了解并弄清鱼的记亿力,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钓技。鱼不但是活的、动的、会针对垂钓者的钓技在群体中发出报警信息,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记忆力。在一定的水域范围里,经过一定的时间,鱼儿可使垂钓冠军的最佳钓技变成上钩率最差的钓技,最灵的钓饵会变成失灵的钓饵,钩上的红蚯蚓在鲫鱼或鲤鱼眼中会变成像毒蛇一样可怕,不敢去碰。鱼的记忆力揭示了垂钓的客观规律,能够更科学地推动钓技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