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之少侠
注册时间2005-1-19
在线时间 小时
|
<TABLE cellPadding=5 width="95%" border=0>
<TR>
<TD class=t14l14 align=middle colSpan=2><B>湄南河上鱼追人 <IMG src="http://bbs.people.com.cn/img/recomm.gif"> </B></TD></TR>
<TR>
<TD width="50%">[<a href="http://bbs.people.com.cn/bbs/GetGuestInfo?GuestID=775060630" target="_blank" >时间流逝</A>] 于 2005-12-27 10:45:48上贴</TD></TR></TABLE>
<HR>
<CENTER>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width="100%"><FONT size=3><BR><BR>一条窄而长的船破旧的让人担心,船的四边立着柱子,撑着一个蓬 ,船后有一架机器在突突突地呜响,一行行的座椅排在船的中央,这便是一条湄南河典型的旅游船了。 <BR>湄南河非常宽水呈浑浊状,河面上时不时可看到飘浮着的树枝。那些树枝从何而来,它们飘流了多长时间,它们为什么这样被抛弃在河道里任风吹浪打上下沉浮。河岸边大皇宫清淅可见,我一个小时前才从那座闻名于世的佛寺里出来,现在却已在湄南河上观光了。导游向我们讲述着湄南河的伟大,说着这条河的神奇和她在泰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曾在长江上坐过渡轮在黄河上坐过木船,长江的宽广和黄河的 骁 勇都是湄南河所无法比拟的。可是湄南河的两岸却耸立着一座座庙宇,它们金碧辉煌地立在十月的阳光下,现代建筑与古代佛寺相互交错,让人感到这实在是一种奇妙而又伟大的组合。 <BR>河两岸出现了一座座建在水中的木屋,木屋的基础建在水中离水面数米处则是人居住的去处了。木屋的主人是泰国最贫穷的,可是这数百上千的小木屋又呈现出不同的景致。有的小木屋的平台用小栅栏围起来,不少人家的门前开着鲜花,长长的花枝随木柱垂到水面,间或在敞开的门前可以清楚地看到卖各种杂货的人。而更多的则是一排破败景象。黑呼呼的木桩立在岸边的水中,森森的像胡扬林中的立死杆,在摇摇欲坠的木屋里不时可见到老人小孩的身影。他们在那种屋里干什么,他们何以为生,泰国政府为什么允许这样刹风景、于环境保护极不相符的景致存在。这种残破的东西如在我们国家的风景旅游区,那是一定会被拆除的,而在泰国的首都曼谷,在他们被称为妈妈河的两岸却允许这样的东西存在。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一带是旅游的重要地区。 <BR>我被泰国政府的开放所感动着,他们将最底层的东西,最贫穷的地方最不为人称道的处所,大胆而毫无顾忌地展示给世界各国的游客,这实在是他们的大度。如果在我们的国家这种游人如织的地方,是不会这样的。 <BR>是的,这又是一种自然,一种敞亮,一种包容。人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世界上最大最奢华的皇宫,也看到了赤着上身一天挣不了几个泰铢的泰国最穷的人,这种不协调是资本主义的个性吗?我还听说这些水边小屋是不能出卖的,只能以世袭的方式传承,这般贫穷的人传承的是什么,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可他们就这样存在着,存在了几百上千年。那里面住的是华人、泰族人、还是马来人?他们生活的愉快幸福吗?那门前一丛丛的鲜华是否代表了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而那破败的木板屋是不是那家人向贫困继续滑下去的征兆。而大皇宫、东方饭店、香格里拉酒店、泰华农民银行却在阳光下的河岸边闪闪发光。可是泰国却平心静气地将最低层、最贫穷的地方展示了出来,他们并没有感到这有什么羞耻,有什么不妥当。这种心态我想是受了佛教的影响了吧,是佛教的教义和道德标准造就了他们平和、安宁、忍让的生活态度? <BR>湄南河泰国的生命摇篮,导游说没有一个泰国人不知道湄南河,也没有一个人敢说能横渡这条河。泰国人为有这条河而自豪。奇怪的是,几乎每一个到这里的游客都对这个传说中的东方尼斯所倾倒所沉迷而不是相反。 <BR>河边的树丛中出现了一座寺庙 ,是那种在泰国街道两边随处可见的庙宇,几位和尚在庙边忙碌着,绿树下庙宇半遮半掩。此时船上的人惊呼道,鱼!看这么多的鱼!急忙向河中望去,果然鱼在船的两边奔游着,密密麻麻地一尺多长的鱼翻滚着仰着头,挤挤挨挨地向船涌来。船停了下来,船工招呼我们让我们买他的面包。我正疑惑着面包能招来鱼时,有人已将面包抛向了水中,在湍急的水流里,鱼一边挣扎着逆流而上,一边奋力地叨着面包。 <BR>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船的两边都是鱼而且鱼们还在不断地涌来。一生中从来没有见过野生的、天然水中长大的鱼会这样不怕人,会这样跳跃着争食人手中的面包。导游大声说要向那种白颜色的鱼投食,因为那种鱼会给你带来好运。鱼们在不停的跳着,船上的游人发出一阵阵的惊呼,我却木呆呆的楞在了那里。 <BR>在我们的国度里,经常可以看到电视广播里播出逮住了将几公分长的小鱼都捞光了的人的新闻。更有炸鱼、电鱼的新闻在媒体出现,在国内的一般河流中人们几乎打不到一条象样的鱼了。在我们的那个地区成千上万的人还成立了钓鱼协会,商讨着如何用更好的办法钓到更多的鱼。而在被人们称道的我的家乡孔雀河里,有谁见过人能钓上尺把长的鱼吗?他们其实都钓的是鱼苗,是七八公分长的小鱼。在家乡的河道上不要说看到这种鱼追人的现象了,有时钓者在河边追一两天也钓不到一条小鱼。可这里却是这样。是这里的鱼通人性还是人通鱼性?在水边的这座寺庙少说也建有五百年了吧,听说这些鱼都是那些笃信佛教的人买来放生的,因而这里的鱼无人打捞也无人捕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鱼追人的奇观。 <BR>可是泰国人为什么要放生鱼呢?曼谷湄南河边的近一千万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准则呢?这种在天然的河道里放生的鱼集在一齐去追人求食的场景要多少年的约定俗成才能形成啊!这不是一个人的行为而是湄南河上全体人民的共识,这不是一部分人的善心,而是整个曼谷乃至泰国人民的行为准则,这种无形的道德风尚使这里的鱼成了这样一种大景观,成就了这种绝无仅有的鱼追人的景致。 <BR>我买了二只面包向水中投去,一群又一群大大的鱼不停地向我欢跳,向我摇头摆尾,渐渐的我的心中充满了神圣感和暖暖的阵流。在这种神圣的氛围里我完成了喂鱼的动作。旁边有人说两条白鱼吃了你投的食,言外之意是我一生中要走两次运。可我并不这样认为,如果我花了五元人民币,在这种场合让两条白鱼吃了下去,我就可以走运了的话,那么这也太世俗太急功近利太让人不舒服了。 <BR>可是我感受的却是一种文化一种境界,一种让鱼都能通了人性让鱼都能与人亲近了的氛围。我知道这样的社会风尚不是一天两天能形成的,也不是一年两年能构建的了的,如果我投下的五元钱的面包能给我带来什么的话,那么我想就应该是一种感悟、一种信誉、一种对大自然无比敬畏的行为。这种人文文化可能不适合我及我的家乡,可是这种鱼追赶人的现象却让我思绪万千。 <BR>水上木屋边有人在垂钓,导游告诉我们,水上人家只在他们的周围钓鱼从不到寺庙或它的附近去钓,他还说水上人家是吃一条钓一条从不多钓的。我相信导游讲的是真实的。 <BR>在开阔的一处水湾里岸边有不少房屋,船慢慢地向那边的码头靠去,与我们平行的水面上一只小小的破旧不堪的船上坐着一位瘦得让人心惊的老人,他赤裸着上身,蹲坐在船帮上。在我们的游船与他擦身而过的一刹那,我看到了那位老人孤立无援的眼神。他是什么人,他在这里干什么,他以什么为生? <BR>码头上熙熙 攘攘的游船在进进出出,空气中飘着咸咸的味道,不知从何处传来一阵阵诵经声,呜!的一声,一艘大船拉响了汽笛就雄纠纠地离开河岸了------ <BR><BR></FONT></TD></TR></TABLE></CEN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