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之小侠
注册时间2004-12-7
在线时间 小时
|
三、碰上“妖怪”
穿厂而过的小河系由驻地背后的群山的几处山泉汇集而成,流程极短,从最远的源头到汇入水库大约两、三公里。水量并不大,其实并不能称之为河,而只是一条小溪罢了。但落差大,水流急,冬季天旱,仅有涓涓溪流。一到雨季川东的山区一连下上二、三十天的雨是常事。山上植被大多没被破坏,即使下暴雨水流也不见如何遄急,平均水深也不过30-50公分左右。由于小河太短,中间又有两个落差三、四米的小瀑布,平时到上游的鱼并不多,可一到雨季,鱼的繁殖季节也就到了,鲤鱼、鲶鱼、黄蜡丁等各种鱼成群接队地逆流而上。其中最多的是当地人叫“参子”,成都人叫“白条”的小鱼。而鱼朔河而上不久就遇到瀑布上不去了,其鱼的密度之大可以想见。到了夜间,特别是午夜以后,一种叫“细甲鱼”的小鱼也大量涌入小河中。“细甲鱼”外型与“白条”相似,也是体形细长,鳞细且密,唯体形较大,大的可达半斤,一般也有“白条”的一倍,吻较平。肉质较肥,吃起来口感也不错,平时难以钓到。但一到繁殖季节就大量涌入小河中,所以当地人又叫它“繁殖鱼”。由于它们的加入,小河里的鱼比白天又多了一倍,简直多得难以想象。锻工赖师傅吃过晚饭约了几个工友去抓鱼,小河的发源地是山泉,即使在盛夏河水也是凉气袭人。虽说已是初夏,河水仍是冰凉刺骨。赖师傅他们也不年轻,受不过那凉,摸了不到半小时就只得上岸。看看四、五个人只有大半背篓鱼极不甘心,就去工地拖来一个筛沙用的筛子,七手八脚地安在小河中的乱石间。还真灵!不到两分钟,筛子上的鱼就躺满了一片,劈里啪拉地乱蹦,几个人七手八脚地将鱼往背篓里装,不一会背篓已装不下了。赖师傅吩咐一个人先背回去,在多拿几个大背篓来。这时已是午夜,拿来的几个背篓一一装满,筛子上的鱼却始终有厚厚的一层,鱼越来越多,后来鱼多到筛子上装不下了,一直蹦到赖师傅的身上、头上、脸上、脖领里,看到如此多的鱼冲到筛子上,来不及检,又一一蹦回水里,大家都不知所措起来。赖师傅嘴里念叨:“怎么会有这么多鱼?”鱼在筛子上的蹦跳声密如炒豆,小河沟里凉风一阵阵袭来,四周早已没有一点人影,心头一阵发毛,大喊一声:“快走,快走,怕是鱼妖来了!”率先拔腿就走,大家一轰而散,胆小的连摔了两、三个跟斗,背篓里的鱼倒了一半也顾不得检。赖师傅回到家一看,鱼实在太多,初夏的“白条”、“细甲鱼”都过不了夜就会坏,连夜挨家敲门送出去一部分。剩下的剖好洗净,塞满冰箱,还有二、三十斤只好用来晒鱼干儿,待得一切弄完天已将亮了。第二天上班赖师傅讲起夜间的经历还心有余悸:“太可怕了!不知哪儿来的那么多鱼,一定是鱼妖作怪!”由于连日阴天,“细甲鱼”的肉又厚,晒的鱼全都坏了,弄得邻里都喊:臭死人了!只得悉数倒掉。鱼多得让人害怕!此事一直传为笑谈。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