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最近无极浮漂的老总宋杰鳞给我打来电话,跟我探讨一个问题,一个让他困扰的问题,正如标题所说,让他非常困扰,晚上睡不着觉,就针对与这个问题侃谈一下我的观点。 浮漂应该怎么做,收藏品还是实战品? ——侃谈浮漂的价值所在
文 激素
09年,当孔雀羽毛漂再一次充当浮漂市场之首时,回想过去十余载,达摩漂在中国钓鱼史上留下了重墨之迹,也给一代又一代的钓鱼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记忆。一些钓鱼迷,为了将这段历史和这种记忆作为永久珍藏,几年前就开始出现了“炒漂热”和“收漂热”的现象,据记者所知,有甚者竟出万元收购一套老版达摩“红蓝头”,无可厚非,这远远超出了浮漂本身的价值,在中国钓具史上也是唯一的罕例。发烧也好,炒作也罢,随着浮漂制作工艺的先进化,芦苇、茅草日趋占据浮漂主流市场,不知从何时,浮漂的价格也由此提高了一个新的高度。当百元大钞一支的浮漂比比皆是时,当羽毛、巴尔沙、芦苇、茅草之后再没有新的材质来刺激市场所需时,似乎人们又找回了那种返璞归真的释然,于是一些先悟出真谛的制漂大师重返源点,开始重新定义羽毛漂。这点我不得不佩服令钓鱼人万众敬仰的许木村先生,他不仅仅是位制漂的先师,更像是一位制漂的先知。
相比这些,另一个事实更是让人深思。随着制漂技术的进步发展,浮漂肯定是越做越好,但是成千上万的钓鱼人还在追寻着“理想中最灵敏的浮漂”,巨大的市场需求更加逼迫着制漂厂家们的进步,于是制漂企业使尽浑身解数,在开发新漂型、新工艺上绞尽脑汁。那么,把浮漂做的至善至美,是否又违背了浮漂本身的使用价值?究竟是要把浮漂利用现代科技做成一支支的珍藏品,还是做成钓手们都能出战之用的利器?两者相互矛盾,这点就让制漂10余载的香港无极浮漂创始人宋杰鳞先生极为困扰。
09年春季展销会上,香港无极公司推出了年度强档之作的5片带壳孔雀羽超大浮力的孔雀羽毛漂之后,一下子赢得了市场的订购狂潮,时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但是,过了半年之后,有些钓友把玩之时发现,无极的带壳羽毛漂的漂身整圆度不够光滑,可以摸出明显的羽片拼接痕迹,为此,很多钓友打电话向无极公司咨询,能否加以改进?宋杰鳞先生回答钓友,“是否影响浮漂的出口动作?浮漂在使用中是否好用?”很多钓友都给与了肯定的答案。“既然好用,为什么还要强制去做一些牺牲灵敏的事情呢?”宋杰鳞先生告诉记者:“孔雀羽浮漂是由孔雀自然生长的羽根为原材料所制,经过去壳脱脂做成圆润的去壳羽毛漂不难,但是浮力不及带壳孔雀羽,想要把每片带壳的羽片拼合成相同圆度的带壳羽毛漂,这在制漂工艺上还是个难点,想要解决光滑圆润的问题,并不是做不到,只要在外面不光滑的接缝处灌漆即可整圆,这样做,虽然从外观和手感上都能满足人的需求,但是漂的自重会增加,浮力也会大大降低,失去了带壳孔雀羽的制作意义所在。”宋先生还告诉记者,有些钓友宁愿花高价向他订做整圆的带壳孔雀羽毛漂,并且要求打上名字,目的不为钓鱼之用,只为收藏。这样的要求既让他感到欣慰而又困扰。
笔者认为,无论是用于收藏也好还是实战应用也好,都是使用者要求浮漂有突出的一面,只有用心去制作,提高浮漂的品质的企业方为行业中的先锋,才会被消费者所追捧,就像许木村先生和他的达摩漂一样。香港无极公司开创了大片带壳孔雀羽浮漂的先河,让更多喜欢孔雀羽毛漂的钓鱼人有了新的选择,既满足了市场所需又带动了行业的进步。
话说回来,浮标的本质就是用来钓鱼,离开了水它仅仅是一支羽毛、巴尔沙木或者芦苇之类的加工品。但浮漂相比其他钓具类产品,在文化层面却有着更多的延伸性。对现实的市场而言,浮漂的品质永远是第一位的,收藏价值是要靠消费人群的消费能力和文化修养等方面来体现的。总之,用心去做一支好漂,准没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