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B-26除了装备捷克军队以外,同时开始外销,直到1938年德国占领捷克。国营兵工厂出口了大约12万挺各型ZB轻机枪。中国、伊朗、伊拉克、埃及、智利、瑞典、土耳其等十多个国家,都采购了相当数量的ZB轻机枪。
中国自从二十年代开始购买和仿制ZB-26轻机枪以后(在中国被通称为捷克式轻机枪),ZB-26轻机枪很快成为从中央军到各派军阀军队中步兵班排的绝对的火力支柱。1927年,大沽兵工厂首先制出捷克式七九轻机枪。后来几乎所有兵工厂都有制造。但直到兵工总署获得ZB26的全套图纸之前,国内ZB26的生产都是靠逆向绘制出图纸生产出来的,而且是每个兵工厂各起炉灶。这就导致了一个必然的结果:不同厂生产的ZB26之间零件不能通用。而且质量也参差不齐。
一般来说,国军的甲种师,一个师一般装备ZB-26轻机枪274挺,平均每团60多挺。而精锐部队,比如由德国军事顾问指导整编训练的88师,编制是一连三排九班,一个班一挺轻机枪。一个师装备近700挺ZB-26轻机枪,不过这样的部队在国军中屈指可数。地方杂牌军一个排甚至一个连才有一挺ZB-26轻机枪。而共产党的八路军一般配置还要更差一些。如此大量得装备并不是偶然的。
中国除了自身军工实力极差以外(只能勉强造一些老式步枪和手榴弹),由于军阀混战,还受到西方世界长期的军事制裁和禁运(1919年美国为推动和平解决中国内战,故倡议对中国武器与军火禁运,自1919年开始直至1929年长达十年之久)。由于武器禁运,步枪手枪这些可以通过走私,重机枪火炮之类国外小的兵工厂无法生产,而大的兵工厂考虑到国际公约,是不会参与走私的。如果自己制造,当时的中国可以勉强产生一些步枪和手枪,而对于重机枪等武器的生产,中国的军工企业是无能为力的。现代作战不同于一战以前,单靠步枪形成的火力是根本无法满足实战的需要的。至于重机枪的机构复杂,当时中国落后的工业是无力大量仿造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普遍观点是,只有多人操纵的重机枪或者通用机枪才是基层步兵火力的支柱。这些机枪使用弹链或者弹箱供弹,多使用水冷或者气冷,一般可以持续射击数个小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重机枪有过一天击毙数万人的记录(索姆河战役)。在非洲,几十个殖民地警察,使用二挺重机枪击毙了三千祖鲁土著武士。而对于中国来说,重机枪是极少的。当时国军主力师每师平均轻重机枪只有六十挺,其中重机枪一般只有不到五挺(一个重机枪连)。如果是杂牌师或者新编师,甚至连一挺重机枪也没有。
ZB-26轻机枪一诞生,就被中国人发现。ZB-26轻机枪的可靠性极强,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也可以使用。而它的价格较低(比重机枪便宜多了),仿制相对比较容易,7.92mm弹药又可以通用,捷克式机枪使用7.92mm弹药有着非常不错的杀伤力。加上只要及时更换枪管,可以保持射击的连续性。有效的弥补了中国军队对火力的极端需求。
在实战中,防守时,ZB-26轻机枪是中国步兵班排的绝对火力支柱。当时中国军队有句老话,叫做老兵怕机枪。这句话其实就是针对ZB-26轻机枪而言,对于ZB-26轻机枪精准的二三长短点射,只要被瞄准射击,无法躲闪。进攻时,ZB-26轻机枪可以随着步兵迅速前进,不断提供及时火力支援。实战中,机枪还可以由射手平端着一边冲锋一边射击。加上ZB-26轻机枪可以使用普通步枪子弹,弹药方面也不成问题。对于中国军队来说,ZB-26轻机枪是进攻和防守难得的利器,简直是完美的武器。
在抗日战争战场,在重武器方面国军和日本军有着天壤之别。国军虽然也装备少量重机枪,但是日军配有很多步兵炮和掷弹筒等轻型火炮,一般国军的少量重机枪在战斗中很快就会被日军摧毁。而国军轻便可以迅速转移阵地的捷克式就成为中国士兵手中的法宝。在实战中,捷克式在和日军装备的歪把子机枪(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对射中占尽上风。如果不能确定将国军的轻机枪摧毁,日军一般会在冲锋时承受重大的伤亡。即使是装备差劲的八路军或者国军敌后游击队的捷克式机枪,也让日军十分提防。
ZB-26轻机枪性能数据
技术诸元:
全枪长:1161毫米。
全枪重:9.60千克。
枪管长:672毫米。
自动方式:导气式。
膛线:4条,右旋,缠距240mm。
初速:830米/秒。
表尺射程:1500米。
射速:500发/分。
枪管冷却方式:气冷。
供弹方式:20发弹匣。
使用枪弹:
7.92X25毫米毛瑟枪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