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春天到来了,今天去溜达,来到一渔店,买了一盘线,牌子挺响亮,心情更敞亮,回家一检查,一下傻了眼.<BR>呵呵 乱写的 不过这个事情是我亲身经历的 最近我去某<A onclick="javascript:tagshow(event, '%D3%E6%BE%DF');" href="javascript:;" target=_self><U><STRONG>渔具</STRONG></U></A>店买线 做下出发前的准备 品牌效应的趋势下买了一盘钓线 回家用的时候发现 其质量差的不知道怎么形容了 在网上搜索了一些资料 总结了一些<A onclick="javascript:tagshow(event, '%D6%AA%CA%B6');" href="javascript:;" target=_self><U><STRONG>知识</STRONG></U></A> 以供大家参考</P>
<P><BR>现在中国的渔具市场十分的混乱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利益 生产一些劣质的<A onclick="javascript:tagshow(event, '%B5%F6%BE%DF');" href="javascript:;" target=_self><U><STRONG>钓具</STRONG></U></A> 去欺骗消费者 广告打的挺响<BR>销售自然不错 但是一旦销售量 下降 立即换牌 从新在打广告 在销售 不一定新出的东西就是好东西 大家一定要小心 还有些商家 假冒国内知名品牌的钓具 质量可想而知 <BR><BR>套用一些科技名词来误导消费者。最早套用的科技名词是“镭射”,各厂家都宣称自己的线是“镭射”线。“镭射”是港台用语,即“激光”,绝大部分渔线是用尼龙单丝绕制加工而成,而尼龙是石油制品,与“激光”真是风马牛不相及。后来又出来什么“陶瓷”线、多层镀膜,吹的天花乱坠,到底镀未镀膜,厂家心知肚明,消费者何以检验?近年来随着碳纤杆的普及,又冒出什么纯碳线,而且是100%。我们都知道石油是碳氢化合物,是制造尼龙母粒的原料。拉出的尼龙单丝若真变成纯碳,那就如一根富有弹性的竹杆被烧焦(即碳化),完全失去了弹性。做渔杆用的碳纤维单丝非常细(φ10μm)也非常脆,用手一捻即成粉末、根本不能用,只有做成浸胶布才能加工成渔杆,况且还要加上化纤衬布,100%纯碳从何说起? 可以预见,随着“纳米”知识的普及,说不定哪天又会冒出“纳米”线来。</P>
<P> </P>
<P>大家都称自己的线切水快,言外之意,别人的线切水慢。笔者查阅日本方面有关尼龙线的资料,其比重均在1.12-1.14之间,没发现比重特别大的线。由于尼龙的原料是石油,怎么加工比重也不可能特别大于水,这是原料的性质所决定的。渔线的入水速度主要取决于水中矿物质含量(如盐)、水表面的张力以及水面微型漂浮物的多少,有时在下风处可以看到水面上有一层很薄的漂浮物,有如油层,风线若粘在上面就很难下沉。可以说,谁用的铅坠重,谁的线就沉得快。<BR>很多厂家都宣称自己的渔线经过防静电处理。据说这种线做子线,两根线不会相互缠绕,但他们忘了最基本的物理定理——同性相斥,化学制品是会产生静电,可是同一根尼龙线所负荷的电子的极性应该是一样的,用同一根线做子线怎么会相吸呢?真要有那么大的能量,应该是相斥,费力去做所谓的防静电处理不是画蛇添足吗?其实渔线的截面积很小,所负荷的电子远远未达到能使两根线相斥的程度,这也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厂家为促销玩的又一个花招。<BR><BR>十年前五彩线盛行,当时有人把它解释为与<A onclick="javascript:tagshow(event, '%CB%AE%B2%DD');" href="javascript:;" target=_self><U><STRONG>水草</STRONG></U></A>的颜色一样,不易引起鱼的怀疑。后来又有“水色线”之说,现在又冒出所谓“无影线”,其实这是把鱼人化、甚至神化了。鱼的摄食是生存的本能,用成人的思维能力来评判<A onclick="javascript:tagshow(event, '%D3%E3%C0%E0');" href="javascript:;" target=_self><U><STRONG>鱼类</STRONG></U></A>实在是牵强附会。笔者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河边钓鱼,旁边有鸡在觅食,有时提杆将<A onclick="javascript:tagshow(event, '%F2%C7%F2%BE');" href="javascript:;" target=_self><U><STRONG>蚯蚓</STRONG></U></A>甩到鸡的旁边,鸡马上就跑过来啄食,它们都只知道蚯蚓能充饥,哪懂什么线与钩。<BR><BR>还有很多渔线都暗中加大直径,包括一些名牌渔线和品牌渔线。如1号线标准直径是0.165mm,实际直径往往是0.200mm,更有甚者加大至0.220mm。粗一点的线用于<A onclick="javascript:tagshow(event, '%B5%F6%B4%F3%D3%E3');" href="javascript:;" target=_self><U><STRONG>钓大鱼</STRONG></U></A>,直径假一点没什么<A onclick="javascript:tagshow(event, '%B9%D8%CF%B5');" href="javascript:;" target=_self><U><STRONG>关系</STRONG></U></A>,但台钓用线要求很严,<A onclick="javascript:tagshow(event, '%B5%F6%CA%D6');" href="javascript:;" target=_self><U><STRONG>钓手</STRONG></U></A>们都希望能买到标准直径的线。笔者曾对几种在台钓圈中使用较广的渔线做直径测试,发现差不多都存在虚标直径的情况,如0.3#实际为0.4#,0.4#则是0.6#。<BR>即使某品牌线的直径不假,拉力也会假,几乎没有两种都不假的渔线。笔者走遍大半个中国,凡是遇到的线都收集回来做试验,结果商标上印的拉力往往要比实际拉力高出30%左右。<BR><BR>另外,一些品牌渔线生产厂家也应避免弄虚作假。广告宣传要实事求是,不要打着高科技的幌子来欺骗消费者。再就是不要把渔线的价格定的过高,利润空间越大,仿冒者就越容易造假。“打假不如防假”,高质量低价位,这样让造假者无隙可乘。前几年,有一家渔线厂,投入大量的资金做产品广告,一时吸引了不少经销商,但价位太高,承诺不兑现,特别是忽视了产品质量,甚至出现了假冒线的拉力高于正牌线的怪现象,只两年功夫,该产品就从钓线市场上消失了。市场需求是检验产品质量的唯一标准,没有实实在在的质量做后盾,任何企业都是不能长久生存的。<BR></P>
<P> </P>
<P>本文出自鱼乐中国网 转载请标明 本问出处 否则我站会已法律的武器 去捍卫我们的原创作品!谢谢您的合作.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