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10月25日清晨,我和几个老伙计来到沈阳市新民的鱼塘。这里多年没清坑,每年都投放鲢苗,可备受冷落的鲫鱼却繁衍生息得最好,一般重200-500克,个头不大,数量却不少。我带了四把2.4米的小海竿,配上串钩,线是0.8号的,饵用活蚯蚓,钓位选在向阳北岸。7点多,我开始打窝子,诱饵是自己调配的,用大米饭、玉米粑、红薯丁,还加了点日本进口的诱鲫成饵。我集中打了一个大窝子,把四支竿一字排开。
8点钟,我上好饵料,抛钩下水。秋风刺骨寒,刚想到处转转,第二支海竿铃响了。忙跑过去,竿梢还在点头,提竿收线,没鱼!钩上蚯蚓没了,拎起另外三支竿一瞧,也都乱糟糟的,一定是闹小鱼儿。只好重新上饵,静候佳音。不一会儿,第一竿铃响,竿梢摆动很急,我提起竿,一条200多克的小鲫鱼在拼命挣扎,叫人精神为之一振。
鱼人护后,还未上好新饵,第二竿又动了,一条小鲫鱼,好兆头!顺手把第二竿的饵上好,甩出,刚一紧线,感到很沉。嘿,八成是扔到鱼嘴里了?!我想速战速决,试着提竿,可这条不同刚才的小鱼儿,搞不好断线跑鱼,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耐下性子,本着“敌疲我打”的原则打起了“拉锯战”,最后鱼连呛了两口水,乖乖地束手就擒。这条又是鲫鱼,有800多克,在塘子里称得上是元老级了。
剩下的时间,我几乎没闲着,有时两边铃声同时响起,忙得不知管哪边好。真是又喜又愁,喜的是今天鱼儿如此赏脸,愁的是手脚太慢,跑了几条鱼。不到四个钟头,我光鲫鱼就钓到33条。‘要说今天全靠运气,那也不对。以前我海、手竿并用,手竿不上鱼,也舍不得收起,海竿响时,跑过去也晚了。我还吸取了“小钩细线”的经验,把原用的伊势尼5号改为3号;又打破了“小钩细线”的传统,改用0.3毫米的粗脑线绑钩,已由5厘米缩短为3厘米,下水后,钩向外支着,不与主线缠绕,方便鱼吞饵。当然,这
只是我的组合。回想起那次钓鲫,我不禁套用南唐李后主的名句:“问君能有‘鲫’多愁,恰似老戚岸边忙昏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