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钓鱼王渔具 于 2015-10-13 09:47 编辑
作者:张澜舸
进入晚秋后,天气转凉,气温明显下降,水温自然也随之降低。此时鱼受水温制约,活动量有所减少,但觅食的欲望依然很强。垂钓时只要关注气象变化,把握钓点转换,钓饵荤素兼备,钓法制造动态,获鱼量肯定不会少于夏天。
【关注气象变化】
晚秋时节,天气变幻莫测,气温时高时低。有时晴空万里,阳光灿烂,有时阴雨连绵,寒气袭人;还有时水面如镜,微风习习,有时则狂风骤起,波涛滚滚。故此,晚秋垂钓要分外关注气象变化,要视天气状况来定,因为天气好坏直接关系垂钓的成败。那么,晚秋什么天气适合垂钓?必须是光照好的晴天,风力适中,气温稳定或小幅攀升。还有冷空气到来之前或冷空气过后的回暖时,以及昼夜温差不大时。刮强风、下大雨,以及寒流到来气温突然下降时不宜出钓。
就一天而言,晚秋的早晚和白天的温差也较悬殊,早晚水温低,鱼多在深水里栖息,既不活动也不摄食。所以,晚秋不能像夏天和初秋那样起早贪黑,而应等白天出太阳水温上升时再出钓,傍晚之前一定要收竿。一般来说,8-16时为晚秋垂钓的最佳时段。
【把握钓点转换】
“晚秋觅鱼踪,钓点不固定。”因此,必须不失时机地把握钓点转换。
1.既选深也钓浅
晚秋的鱼多在深水里活动,因为大多数时间深水的水 温高于浅水,特别是光照弱的 风天以及阴雨天,此时钓点显然应该选在深水区。但也不是一成不变一味钓深,若晴天上午10时后,光照强气温升高时,深水底层的鱼会上浮到中上层晒太阳。因为中上层水域透光升温快,这时要改底钓为半水钓,或曰“深中钓浅”。还有些鱼在光照好的时段会离开深水区,游至靠近岸边的浅水地带戏水寻食,此时钓浅水也正是时机。
2.既选草也钓光
水草地带是鱼的“游乐场”,也是鱼的天然粮仓和屏障,所以,鱼都喜草恋草离不开草。有草就有鱼,晚秋钓草以上午8-10时和午后15时以后为宜。这两个时段水温较低,鱼大都会躲在水温相对较高的水草里。白天中午这个时段,由于光照越来越强,水温会持续提升,鱼就会离开水草游至明水处晒太阳。这时就不应继续钓草,而应钓水草外的明水地带。这是顺应鱼趋温的习性而变,哪里水温高就在哪里下钩,这样才能钓随人愿,钓则必胜。
3.既选静也钓动
晚秋应以选静水下钩为主,因为静水的水温高,鱼在此常聚不散。尤其是晴间阴或阴雨绵绵的天气更应钓静水。如果天气晴朗,艳阳高照,水温攀升,这时可钓进水口两侧或刮风天的下风口,因为流水和风浪大的水域溶氧量高,且鱼有食可觅。这就是说,钓静有钓静的前提,钓动有钓动的因由。
【钓饵荤素兼备】
晚秋的鱼对食物几乎来者不拒,很少挑三拣四。但实践证明垂钓用饵的首选应该是荤饵而不是素食。诸如油葫芦、蚂蚌、青虫、小虾、蚯蚓和动物内脏等。因为霜降过后便是寒冬,鱼为了越冬必须抓紧结冰前有限的时间,储备足够的营养。而荤饵所含的蛋白质最多,完全可以满足鱼的需求。但是,只用荤饵也不行,钓养殖塘还是用素饵效果好。因为鱼塘里的鱼吃惯了喂的饲料,垂钓时只有在基础饵里掺上该塘喂的饲料才能奏效。但其味非香即腥,不能过于清淡。此外,尚可用颗粒、薯丁等固体素饵,为了增加味道,挂饵后蘸点香精或曲酒效果会更好。总之,用饵之道就是投鱼所好,晚秋垂钓用饵一定要荤素兼备,切忌单一。
【钓法制造动态】
1.定点引逗钓
把钩投出待钩落底后,如半天无鱼讯,可上下提提线,之后每隔三五分钟重复一次。提线落线意在使钓饵动起来,由死变活,由静态变动态,通过引逗利于鱼发现早吃钩快。提线时动作宜轻不宜重,幅度不要过大,间隔时间要适当。采取此种钓法钓洞穴、树根、草洞和石旁十分有效。
2.移位拖拉钩
要遵循“慢、变、停”三字操作。“慢”是指投竿后无鱼讯时,往回拖拉的速度要慢,这有利于钩饵被鱼发现;“变”是指拖线的方位和角度有变化,即不仅可以回拖,也可以向左向右拖,意在扩大钓点范围;“停”,是指在拖拉过程中间要有间歇,就是拖一段停一会儿,拖拖停停,拖停并举,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3.走漂触底钓
要在流水中进行,即把钩线投到流水的上游,让钩线顺流而下缓缓移动,变静态的等鱼上钩为让鱼追饵吃钩。走漂钓要加长脑线,起码20厘米以上,目的在于延缓钓饵的下沉遥加大摆动幅度,便于鱼尽快尽早发现鱼饵。让底钩触底上钩悬浮,意在延缓放慢钩线的移动速度,同样为了让鱼尽早尽快发现鱼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