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钓鱼网 京钓网 北京钓鱼论坛
标题:
分享:打窝,有时候比饵料更关键!(转帖)
[打印本页]
作者:
太哥
时间:
2012-1-5 17:05
标题:
分享:打窝,有时候比饵料更关键!(转帖)
第一,须区分季节、风向和地点,要将此三者结合起来考虑。饵窝所以能够聚鱼,是因为诱饵在水中散发某种鱼类所喜欢的气味.
静水里,在无风浪的条件下,这种气味的传播并无一定方向,是缓缓地向四周扩散;而在有风浪的情况下,这种传播却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向着顺风方向迅速传播。如果下风处鱼多,集鱼就多,鱼群会循味顶浪而上,聚到窝点;反之,下风处无鱼或鱼少,饵窝就不能直到较好的聚鱼作用。(椰子注:如果你坐的位置风吹脸,那么这个地方就是下风处;如果风吹后脑勺,这个地方就是上风处)每个钓点两侧的水域宽窄往往不同,一般说来,水域宽阔一侧鱼大且多,水域窄的一侧鱼小且少。
因此,打窝必须对季节、风向和地点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考虑后再打。
春季,下风一侧为宽阔水域的侧风一岸打窝效果较好。白天鱼群大多聚于深水边沿的浅滩处,在侧风一岸打窝,诱饵的气味就能随着风浪,顺着边沿的浅滩传得很远,会引来大量鱼群进入窝点。另外,在春季打窝,窝点打在水草、木桩等依傍物体的下风一侧效果好,原因是物体阻挡风浪,使其下风一侧的水体相对稳定,造成鱼群久留的条件。
夏、秋两季,鱼多在深水中,因此饵窝打在下风处为宽阔深水的一岸效果好,侧风一岸效果差。
第二,应该在调试好水线,选好了钓点,并将钩投入钓点之后进行,这样才能把窝打得准。
第三,掌握好诱饵在水面上的落点。打窝不能完全根据水面上鱼漂所在的位置来进行,否则造成窝点偏差。另外,饵团或抛过了钓点、或正落于饵钩上,也都对垂钓不利。
为什么正好落在饵钩上反而不利呢?这和鱼的摄食习惯有关。饵团入水后,很快被水泡开,散摊于水底,没多久,就会扩散到较大的范围。如果是一次投几个饵团,其范围就会更大。
这时,鱼小心翼翼地从边缘开始往里吃食,等吃到中心有钓饵的地方,也就吃饱了。因此,饵团正好落在钓点不好。那么,饵窝应该打在何处呢?最好是打在钓点的内侧(即近岸一侧),距离饵钩半尺到一尺远处。这样,当饵团在水底扩散后,能使饵钩正好处于饵窝的外侧边缘,容易被鱼发现。另外,让饵钩处于饵窝的外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一般当鱼群聚到窝点时,往往是大鱼在外侧(大鱼比较狡猾,总是同人和竿离得远些),小鱼在内侧和左右侧,而且,外侧鱼的密度大。因此,投钩点选在窝的外侧上鱼多,内侧上鱼少且小。
第四,窝不宜过大,更不要在一个地方同时打几个窝。窝打得面积很大,或在一个地方同时打几个窝,可能引来鱼多一些,但不能使它们集中在一个较小的范围,钓点上鱼的密度会相对减少。一处窝引来的鱼的数量总是有限的,不能让有限的鱼分散在较大的范围。
第五,打窝后不能急于垂钓。这是因为鱼进窝有一定的过程。一般说,春秋两季,鱼大量进窝约需半小时左右,夏天约需一二十分仲,冬天则需一两小时。如果不等鱼大量进窝就钓,容易惊吓鱼不敢进窝,尤其是惊动了头鱼不敢进窝,那就更糟糕。羊群里有头羊,鱼群中也有头鱼。如果头鱼不进窝,多数也不会进窝,就是已经进窝的鱼也会很快离窝的。
因此,必须等头鱼进了窝,放心地大量摄食时再垂钓。怎样判断头鱼和鱼群进窝呢?鱼群中头鱼发出的声频是很高的,当头鱼进窝后,鱼群便纷纷进窝,在头鱼的指挥下抢食食物。如果没有出现这种现象,通过观察水面波纹和鱼星,也能够判断鱼群是否进窝。鱼群进窝后,水中出现鱼星和许多细小的气泡,水面波纹也发生异常变化。总之,只要留心观察,一定能够判断出鱼群是否进了窝。
第六,打窝方法务必得当。以香精小米窝为例,小米为通常喂子,但很多人在用法上却颇多失当处:为投掷方便,有人以面粉和之成团,这样诱饵集中,易致鱼儿不见钓饵只见窝儿;同样,为打窝方便,不少人发明使用了各类投饵器,都是盛具,投窝仍有集中之嫌。其实,打窝儿之要在“散”,让鱼儿“可即不可食”。馋得要命,又吃不尽兴,三捡两捡便捡到钓饵上去。不过也有人就干小米抓起来一扬了事,“散”虽则散了,诱效却差。而且“散”也得有个度,通常应以一二尺见方为宜,香精以菠萝香型、香蕉香型为好,当然,若有椰蓉香精最好,台湾钓鲫专用饵多为椰蓉香型。浸泡时用温水浸泡,只滴入几滴食用香精即可。香精是化学香料,入水扩散后穿透力极强。!
再以豆饼窝为例,豆饼窝分块状和碎屑两种。块状坚硬抗泡、诱力长久,鱼诱至却只可啄食表层泡软的屑渣,也奏“可即而不可食”之效。可直接投掷,较大块也可中间打眼以鱼线控之,投不准可拉回重投,收竿或转移钓位也可取出带走。块状豆饼宜在时间较长的垂钓中使用。辽宁有钓客到碧流河水库做连日钓,使手竿者往往先用速效碎豆饼屑投窝儿,试钓一两小时,一俟有鱼上钩,定下钓位,便拎出口袋,将豆饼块子投将起来,常常一投就是半口袋,这样两三天中尽可坐食其窝儿,效果极佳。“发窝儿”后一根手竿常忙不过来,一趟获鱼六七十斤往往不在话下。碎豆饼具见效快之特点,加曲酒预先泡发好,宜在较短时间的垂多中使用,缺陷是易“喧宾夺主”,故使用中应想法扬其长,抑其短,如与泥土搀和使用,用纱布或防蚊纱包成一包投掷,或将发好的豆饼装入塑料袋扎好袋口,用铁钉在上遍戳密眼,与纱布纱网同效,且钩落其上不致挂住。
在养殖塘撒颗粒饲料做窝也要掌握前面所述宗旨原则。一次不要撒得太多,抓十几粒、几十粒撒向浮漂周围即可。量少勤投,效果远胜于一次性大量投掷。一次,我与一钓友去一养鱼塘夜钓,那钓友见塘主屋中有成编织袋的颗粒饲料,便用盆端了满满一盆出来,双手捧着左一捧右一捧哗哗地向水里扔开了,好像这么扔还觉得不够劲,最后端起盆干脆成盆倒进去。估计他那钓窝里头,颗粒已经堆成堆了。而我仅用塑料袋装了一小袋来,一次只扔十几个粒。一夜下来,我钓了40多斤,那钓友只鱼未获。另外,有钓友担心向水里投窝饵会把鱼掠走,其实,养殖塘鱼听惯了这种饲喂的声音,反会循声而来。
此外,再说说海竿钓怎样打窝。海竿用饵一般是面食和糟食两种,使这两种饵都可在垂钓中做出窝子。先说面饵窝儿。常钓鱼者都会发现一个现象:谁那儿越上鱼还就越上鱼,谁那儿越不爱咬还就越是一口不咬。除了钓饵与钓位因素,不能不说“窝儿”乃是那“怪圈”之首要症结所在。海竿饵砣大,咬钩时猛一提竿,余饵尽留窝中。尤其若使用多根海竿轮番起钩,那么钓窝中便会形成可观饵窝,鱼焉有不聚之理?反之,不咬钩则守株待兔,纵然守到时候该换食了,也多是稳稳起竿摇上来,饵砣常会带回岸来或是拖至半路才掉落,这样钓窝中仍是空空如也。
琢磨出道理便应琢磨对策:
其一,面饵要软,提竿时尽量使其原地掉落。)
其二,非只咬钩时提竿要猛,换食时同样亦应加力一挑,使饵掉落。
其三,开钓时应先轮番打几遍食,以使成“窝儿”。其四,不咬钩亦应勤换食。以上方法到位,效果自会改观。
再说糟食窝儿。赴水库钓连日鱼,钓友们总结出一个规律:第二天往往比头天效果好,而第三天上鱼又胜于第二天……此现象尤以糟食为显。较之面饵,糟食更易形成窝子,一提竿百分之百会尽留窝儿中,且面饵软为好,而软了则纵留窝中也会被鱼三口两口叼光。糟食化开后则为粉渣状,鱼儿吸食游动又会将其搅散。数通打竿抛饵后,钓窝中零散渣末已留成片,鱼儿久聚不散,直到一一上钩……这便是越钓越上鱼的道理。
(2)打窝的最佳时间。根据鱼的活动规律(特别是夏秋季节),打窝的最佳时间应选在天亮前为好。如有条件能在头天晚上选点打窝(饵量可适当多些)就更好了。如果打窝晚,大鱼已返回到水域中心深处,即使窝子再好,也只能招引些散兵游勇了。难怪有经验的垂钓者往往半夜时分就出发上路,那是他们在抢打窝的最佳时机呢。
(3)做“饵路”。先把一定数量的窝食集中打在钓区,此窝点称之为主窝,然后再抓起两把窝饵,一把投在主窝的前方,连接主窝向前延伸三五米均可;一把分撒在主窝的左右两侧,延伸两三米即可。扬手漫撒的窝饵呈散碎状星星点点地连接主窝,向前和向左右两侧延伸,我们称为“饵路”,也有人把这种窝儿称为“导向窝儿”。鱼儿只要接触到一点零星的散碎饵食,就会顺着“饵路”游到主窝区吸吞主窝饵,及早发现窝饵的可能性大多了。
(4)做“鱼道”。选准钓点,多次大量投喂,一次投二三十个饵团,连续投一星期,喂而不钓,形成一大片“人工鱼道”。鱼儿在一处觅到食物,饱食之后,第二天再来,仍有食觅,养成了每天定时到“人工鱼道”觅食的习惯。前来觅食的多数是大鲤。一星期后,用与投人工鱼道相同的窝子食做钓饵,挂炸弹钩垂钓,每天早晨定时去钓一次,连去一星期,都会获丰收。这种先喂后钓的方法,更适合住处距钓场较近的垂钓者施用。当然,每次投喂最好选天亮前或天黑后无人时,勿让其他钓者发现你的“鱼道”。
作者:
NOKIA9111
时间:
2012-1-12 12:55
:victory:
作者:
渔闲鱼
时间:
2012-1-12 17:36
标题:
标题
学习了,谢谢分享。
作者:
钓鱼老表
时间:
2012-1-13 08:47
好贴,学习。
作者:
湖边小屋
时间:
2012-1-14 01:44
不错,好经验:victory:
作者:
董奎
时间:
2012-1-14 21:56
好:victory:
作者:
五味子
时间:
2012-1-15 00:01
个人感觉:不是有时,而是肯定!前提是允许打窝的坑!:D :D
作者:
小臭手
时间:
2012-1-16 13:04
窝里有鱼,才能钓到鱼,打窝是重中之重。:lol :lol
作者:
喜爱垂钓
时间:
2012-1-16 16:31
学习学习:lol :victory:
作者:
爱~鲤鱼
时间:
2012-5-9 15:17
学习了 谢谢
欢迎光临 北京钓鱼网 京钓网 北京钓鱼论坛 (https://bjdiaoy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